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石家庄一周天气预报15天末有雨吗为什么变化那么大_石家庄未来几天有雨吗

tamoadmin 2024-09-29 人已围观

简介1.天气预报 报着有特大暴雨 为什么一直是晴天?2.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3.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

1.天气预报 报着有特大暴雨 为什么一直是晴天?

2.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3.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石家庄一周天气预报15天末有雨吗为什么变化那么大_石家庄未来几天有雨吗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中文名

天气预报

外文名

Weather Report/Weather Forecast

诞生背景

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气情况。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

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20世纪气象学发展迅速。人类对大气过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明确。10年代数字天气预测随电脑硬件发展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今天成为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方式。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天气预报图标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且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854年11月12日和1854年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于是,1855年3月16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天气预报的诞生历史说明,气象条件可以影响局部战争或战役的胜败,而由于战争的需要,又推动和发展了气象事业。

发展历史

天气预报随着时代的进步,预报的方法也产生了很多。

双站

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据以预测当地未来的天气。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单站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

天气图

1851年,英国首先通过电报传送观测资料,绘制成地面天气图,并根据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20世纪20年代开始,气团学说和极锋理论先后被应用在天气预报中。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天气图的出现、长波理论在天气预报上的广泛应用,使天气演变的分析,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40年代后期,天气雷达的运用,为降水以及台风、暴雨、强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数值天气

数值天气预报是利用大气运动方程组,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对方程组进行积分,预报未来的天气。1921年,Richardson第一次尝试用数值的方法预报天气。因为计算工作量极为庞大,他组织了大量人力,设计了详细的计算表格,才得以完成,然而得预报结果却与实际大气的变化严重不符,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大气中高频波的作用。1950年,Charney基于滤去高频波后的大气运动方程组,利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成功制作了24小时数值预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观测手段的进步,以及对大气物理过程认识的深入,数值天气预报已取得很大进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尤其是60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显著提高。

天气须知

雷雨天气

注意事项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切勿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10.不宜驾驶、骑行车辆赶路。

高温天气

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在户外工作时,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冰凉的饮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

三、要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

四、要注意高温天饮食卫生,防止胃肠感冒;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

六、要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

七、要注意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应用凉水冲洗,严重者应到医院去治疗;

八、要注意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天气应对

在户外遭遇雷电天气时应尽快关掉手机,把身上的金属制品暂时放到5米以外。如果在树林里要避开最高的树,也不要站在树林边缘的树下,临时在树林的中间部位蹲下,尽量保持与树干5米的距离。如果是自驾车,要关好车窗,与车门、车窗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船上时,要躲到甲板下的舱内,远离金属物品。在空旷地方,手要放在膝盖上,并拢腿下蹲,切忌躺在地上,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能在水边、洼地停留,以防发生山洪、泥石流。

当在室内遭遇雷电时,应拔掉宾馆内的电视、冰箱、电话、电脑等电源线。关闭门窗,与门窗保持距离。不要洗澡,特别是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暖气管、煤气管等电力设备。分散旅伴,不要挤在一起,更不要手牵手。此外,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也是雷暴天气避险成功的重要因素。

预报分类

形势预报

即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它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形势预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值预报方法,即直接积分大气方程组或其简化方程组,按所得结果对未来的气压场、温度场和风场作出预报;另一类是天气图方法。后者有以下几种作法:

1.经验外推法

又称趋势法,是根据天气图上各种天气系统过去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趋势,推测它们未来的位置和强度。这种方法,在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无突然变化或无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效果较好;而当其发生突然变化或有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预报往往不符合实际。

2.相似形势法

又称模式法,是从大量历史的天气图中,找出一些相似的天气形势,归纳成一定的模式。如当前的天气形势与某种模式的前期情况相似,则可参照该模式的后期演变情况进行预报。由于相似总是相对的,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此,用此法也往往出现误差。

3.统计资料法

又称相关法,是用历史资料,对历史上不同季节出现的各种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进行统计,得出它们的平均移速,寻找预报指标(如气旋生成、台风转向的指标等),进行预报。对历史上未出现过的或移动很快及很慢的例子,则此法不能应用。

4.物理分析法

首先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变化的物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制作天气预报,此法通常效果比较好。但当对反映这些物理因素的运动方程所进行的简化和定不大符合实际时,就常常造成预报误差,甚至远远偏离实际情况。

上述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需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综合考虑,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要素预报

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形势预报是要素预报的基础。

要素预报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经验预报方法

在天气图形势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天气系统的未来位置和强度,对未来的天气分布作出预测。例如低压移来并得到加强时,可预报未来将有阴雨天气或较大的降水。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员的经验,又由于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并非一一对应,故预报效果不够稳定。

2.统计预报方法

分析天气的历史资料,寻求大气状态的变化同前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用回归方程和概率原理,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即得所需的预报值。这种方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因子的正确选择。

3.动力统计

将数值预报方法算出的未来气象参数作为预报因子,用回归方程求得一组预报公式,作出要素预报。随着数值模式的改进,此法的准确率可能稳定提高。

预报种类

时间范围

也就是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

1.短时预报。根据雷达、卫星探测资料,对局地强风暴系统进行实况监测预报未来1~6小时的动向。

2.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天气情况。

3.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

4.长期预报。指1个月到1年的预报。

5.超长期预报。预报时效1~5年的。

6.气候展望。10年以上的。

主要应用统计方法,根据各月气象要素平均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进行预报。用数值预报方法制作长期预报的方法正在试验之中,已有了一定的进展。预报时效1-5年的称为超长期预报,5年、10年以上的则称为气候展望。

覆盖地区

根据覆盖地区来预报范围,可将天气预报分为:

1.大范围预报。一般指全球预报、半球预报、大洲或国家范围的预报。主要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中心制作。

2.中范围预报。常指省(区)、州和地区范围的预报,由省、市或州气象台和地区气象台制作。

3.小范围预报。如一个县范围的预报、城市预报、水库范围的预报和机场、港口的预报等,这些预报由当地气象台站制作。

预报服务

如何将天气预报及时提供使用部门和人民群众,是预报服务的中心环节。最广泛而有效的服务手段有:报刊登载,电台广播,电视播送,天气电话咨询等。此外,还通过专线电话、电传和书面等形式,为专门部门服务。天气预报的专用收音机,是一种可随时打开收到当时的天气预报广播的收音机,在即将发生灾害性天气时,专用的气象广播电台可用一定波长的信号,使这种收音机自动开启呼叫,这样,入睡的人也能被其信号唤醒,收听到灾害性天气警报,这对及时取预防措施提供了可能性。

气象台制作好了天气预报,就通过各种途径将天气预报向社会公布。传播天气预报的途径主要有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气象电话等。通过互联网获取气象预报信息将是未来的趋势。比较有名的气象预报网站有天气在线、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台等,中国气象台网站提供全国各大城市和地区实时天气预报信息及一周天气预报预测信息。

预报过程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数据天气

按照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重要工具

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是天气图。天气图主要分地面和高空两种。天气图上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各式各样的天气符号,这些符号都是根据各地传来的气象电码翻译后填写的。

每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天气。

表示云状的符号,有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高积云、雨层云和积雨云等等。

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有:雷暴、龙卷、大雾、连续性大雨、小雪和小阵雨等等。

此外,还有表示风向风速、云量及气压变化的符号。

所有这些符号都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地区在同一时间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如风、温度、湿度、气压、云以及阴、晴、雨、雪等统统填在一张天气图上。从而构成一张张代表不同时刻的天气图。有了这些天气图,预报人员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加工,并将分析结果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表示出来。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内容包括:圈画出各地重要的天气现象(如降水、大风、雪暴等)的区域范围,画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所在位置,绘制全图等压线,标出低压、高压中心及强度。经过这一分析,就可从图中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气压形势:哪里是高压,哪里是低压,冷暖空气的交锋地带在哪里。

高空天气图上填写的气象要素是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高度,因而分析绘制的是相隔一定数值的等高线。等高线画好后,就能看出当时高空的气压形势:哪里是低压槽,哪里是高压脊。然后再画出等温线,标出冷暖中心。从冷暖中心与低压槽、高压脊的配置情况,预报人员就可对未来的气压形势作出大致的判断。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气象台已经使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探测工具和预报手段来提高气象预报的水平,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报道,自1966年以来,发生在全世界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几乎没有一次逃过气象卫星的“眼睛”。卫星云图对于监视和早期发现大型风暴、强烈的灾害性天气都有显著效用。

制作过程

①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表(就是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

②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幕前“指指点点”,讲解天气(如何把握各个地区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个秘诀——死记硬背)

③中心进行影像合成,在电脑上用过程①中的图表代替过程②中的蓝幕;

④中心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常用术语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凇),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生活指数

空调开启指数

预报值指数级别 简要说明

1.1级长时间开启制冷空调

2.2级部分时间开启制冷空调

3.3级个别时间开启制冷空调

4.4级一般不需要开启空调

5.5级开启制暖空调

穿衣

预报值指数级别 简要说明

1.1级天气炎热,适宜着夏季服装。

2.2级天气较热,适宜着夏季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长袖衬衫和单裤。

3.3级天气稍热,适宜着春秋过渡装。体弱者请适当增减衣服。

4.4级温度适中,建议着薄型春秋过渡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套装、夹克衫等。

5.5级天气较凉爽,建议着厚型春秋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夹衣或风衣加羊毛衫。

6.6级气温较低,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春秋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大衣、呢外套加羊毛衫。

7.7级温度很低,建议着棉衣、皮夹克加羊毛衫等冬季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厚棉衣或冬大衣。

洗车

预报值指数级别 简要说明

1.1级适宜

2.2级较适宜

3.3级较不适宜

4.4级不适宜

紫外线

紫外线指数紫外线强度 需取的防护措施

一级 0,1,2 最弱 不需要取防护措施。

二级 3,4 弱 可以适当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涂檫防护霜等。

5,6 中等 外出时戴好遮阳帽、太阳镜和太阳伞等,涂檫SPF指数大于15的防晒霜。

四级 7,8,9 强 除上述防护措施外,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时段避免外出,或尽可能在避荫处。

五级 10和大于10 很强 尽可能不在室外活动,必须外出时,要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污染扩散

指数级别简要说明

1级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2级气象条件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3级气象条件属于中等水平

4级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5级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防晒

预报值指数级别 简要说明

天气预报

1.1级 属弱紫外辐射天气,长期在户外,建议涂擦SPF在8-12之间的防晒护肤品。

2.2级 紫外线强度较弱,建议涂擦SPF在12-15之间,PA+的防晒护肤品。

3.3级 属中等强度紫外辐射天气,外出时应注意防护,建议涂擦SPF指数高于15. PA+的防晒护肤品。

4.4级 属强紫外辐射天气,外出时应加强防护,建议涂擦SPF在15—20之间,PA++的防晒护肤品。

5.5级 紫外辐射极强,外出时应特别加强防护,建议涂擦SPF20以上,PA++的防晒护肤品,并随时补涂。

应用

公众

报纸中的天气预报,图中为《观察者》和《世界报》的天气预报栏公众是天气预报的一个主要用户。不但天气灾害如冰雹、飓风等等对公众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和威胁,即使日常生活、节日安排、穿衣等等也要依靠天气预报。电视、广播、报纸、因特网中均有对公众的天气预报服务。

天气预报图标

航空

天气对航空的影响非常大。几乎所有的飞机场均有自己的气象站。在飞机起飞前机组人员要获得整个的飞行路线上的天气情况以及天气预报数据。

电力系统

天气对用电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电力公司通过天气预报预测用电量。

其它

其它私人企业也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调整它们的需求和供给。比如超市在热天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饮料,等等。

现代预报

天气预报图标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1.收集数据

2.使用气象气球气象学家还可以收集上空的气温、湿度、风值。气象气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对流层顶。

3.气象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地区和强度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还可以确定风速和风向。

4.数据天气预报

数字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按照今天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字天气预报。这个模型计算的输出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天气预报

过去气象学家必须自己做处理工作,今天24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多种不同模型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气象学家还必须分析预报出来的模型数据来使最终用户能够理解它。此外天气预报的模型一般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当地的气象学家还必须通过当地的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天气预报更加精确。不过随着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精密化这个工作量越来越小了。

5.展示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天气预报的展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终用户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易懂地传达给最终用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天气常识

天气预报标识:雨转晴

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因为气象局每日提供给电视台,广播台,各大报纸的预报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对于突然的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预报,怎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到突然的天气变化情况呢。从2009年9月开始,中国开通了121气象热线。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次新的预报,及时准确,方便快捷。例如扬州的121气象热线,可以同时接听60门电话,话费与普通的市话相等。

古代预报

主要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进行,简单的说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再加上阴阳两种状态(这种分类也不是死板的,也是在变化的),根据阴阳五行的自身状态和转化规律进行预测。

日历里面的农历节气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报着有特大暴雨 为什么一直是晴天?

天气预报不准的七个理由 ://news.xinhuanet/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理由一:它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有可能的,一般来说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蛮高的,只是因为人不会核对正确的时候,总记住不对的时候,10次有8次对,2次错,也会让人觉得天气预报不准的。

说实话,基本市面上所有的天气软件,我都用过,其实殊途同归,都是从国家气象局拿来的数据,比起来就看谁家的信息更全面,更及时更新了,我现在用的是直接到App Store搜"天气预报",前五个有一个是Minesage的。广告比墨迹少,设置好城市,每天都会按时更新,并且如果所在城市有预警啊 ,或者天气突变都会第一时间通知。

而且界面简单很清闲,看起来比较舒服,

望纳,都是自己手打的,上班回复也不容易。

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

 石家庄地处中低纬度亚欧大陆东 缘,临近太平洋所属渤海海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分明,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季长约55天,夏季长约105天,秋季长约60天,冬季长约145天。空气年平均湿度65%。春季降水量偏少,常有4级偏北风或偏南风,3、4月份气温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温湿气流影响,6、7、8、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天气比较潮湿,7月和8月份三伏天期间空气湿度高达100%;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宜人,空气湿度平均为78%。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较冷,天气晴朗少云,常出现降雪。

 石家庄年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其中西部山区雨量为628.4-752.0毫米;其它地区为401.1-595.9毫米。冬季常降鹅毛大雪,总雪量为19.2-26.8毫米。大雪虽给交通带来一些不便,但对小麦越冬起到保护作用,为春季返青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春季降水偏少,总雨量为11.0-41.7毫米。夏季雨量大,十分集中,降雨量为500多毫米以上。年总日照时数为1916.4-2571.2小时,其中春夏日照充足,秋冬日照偏少。

 石家庄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距北京270公里。南北向最长246公里,东西向最宽211公里,周边界长898公里,市中心点位于北纬38°04',东经114°28'。石家庄总面积2023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

 地貌

 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面积约占石家庄市总面积的50%。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差距大,地貌复杂。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势高耸,京广铁路以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部平原,按其成因属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28米,是辖区内的最低点。

 水文

 石家庄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金河、槐河、羜河属子牙河系。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拓展

 石家庄的景点

 一、植物园

 植物园里面植物是真的很多,周末没事去放松下心情,呼吸下芳草的气息很不错的。而且里面还有游乐场,游乐场里的东西也挺多的,和情侣去的话能玩的很有意思的,带孩子去的话,肯定会玩疯的呵呵。个人觉得几个不错的园区,风荷景区,海棠园,热带温室等。

 门票:20元,学生票15元。游乐场通票成人100元、儿童40元

 地址路线:旅游1路到植物园下车就是了

 二、动物园

 小的时候超级爱去这里呵呵。适合带孩子去。石家庄市动物园共有12个动物场馆:火烈鸟馆、猩猩馆、两栖爬行馆、 长颈鹿馆、大象馆、水生馆、小熊猫馆、山魈馆、狒狒馆、珍猴馆、狐猴馆、鹦鹉馆。我个人喜欢去小熊猫馆。

 门票:40元 学生票 20元。

 地址路线:它在鹿泉的向阳大街上。旅游5路,旅游6路,动物园下。

 三、抱犊寨

 说到动物园,就顺便给大家介绍下抱犊寨,因为它也是在鹿泉。抱犊寨是石家庄旅游的一个亮点,它自然风景确实不错,还有一定的历史典故,韩信在这里打过仗,去的时候还听导游说到张三丰还在这里呆过呵呵,不知道留下什么武功秘籍了没有。上面有全国最大的山顶门坊南天门、道教宫观金阙宫、最大的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天池、天堂街、环山长城等诸多景点。非常值得一去。石家庄旅游社有这个景点的一日游。

 门票:50元,学生票半价。

 地址路线:也是在鹿泉,同样做旅游5路,旅游6路终点站就是了。

 四、赵州桥篇

 这个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赵州桥的那篇课文了。桥设计的还是不错的。不错我去的时候看上去像是个新桥,没有课文中给人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门票35元,学生票17.5元

 地址路线:在赵县,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13路公交车,乘到终点即可。或去南焦长途汽车站,然后到售票大厅买票去柏林寺 和赵州桥(10元/位,一小时)。

 五、柏林寺

 柏林寺也在赵县,距赵州桥约三公里。柏林寺的寺院很大,其中那个最有特色的是“晨钟暮鼓”是在一起的,没有特别分出钟楼和鼓楼。寺里面还有舍利塔。寺院不是所有地方全都开放,里面还有施主留宿, 但是听说女施主是不门票:免费。导游说是因为这座寺庙是前几任老方丈化十方缘化来的,所以立 下规矩不收门票,还是以前的出家人好啊。

 石家庄踏青好去处

 1、带孩子到东方巨龟苑挖野菜

 赏花时间:4月中下旬之前

 交通:市区—西柏坡高速平山路口下即到,车程半小时左右。

 景区亮点

 4月的东方巨龟苑草长莺飞,粉白的玉兰、红叶碧桃、深紫色的丁香都正向游客招手问候。4月中旬,芍药、牡丹会竞相开放。除了看花,还可带孩子挖野菜、摘草莓、捋榆钱儿、掰香椿,体味难得的野趣。水上竹排、空中溜索、滑草等也是不错的游戏。

 2、海棠花间穿越古今荣国府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107国道向北,短时即到。

 景区亮点

 近日的荣国府,海棠、丁香、玉兰已春色满园。透过间间红楼,嗅过密密花香,阳光下的戏楼台子上,唱出《红楼梦》的婉转悠长。荣国府的西府海棠花将开满整个4月,开得最艳美的时候,绚烂似锦、满院馨香。4月1日,荣国府四月赏花节开始,门前广场上,悉心装扮的刘姥姥正说唱着走进荣国府,里面则有红楼大舞台的情景剧“意境红楼”以及“十二钗”特色古装导游。

 3、游藁城梨园赏宫灯看冰雕

 赏花日期:4月中下旬前。

 交通:市区—307国道向东或市区—石黄高速藁城下,行程约40分钟以内。

 景区亮点

 藁城梨花节今年已是第十届,黄家庄还享有“中国红梨之乡”的美誉。游客可在花海中欣赏藁城战鼓,在梨树下聆听耿村民间故事,摘露地蔬菜,品尝兔肉火锅、贴饼子,还可到青岛啤酒、可口可乐基地品味新鲜,在国御温泉泡汤后到冰雪大世界看冰雕。廉州镇系井摘园的温室大棚里,草莓、西红柿、荷兰瓜等10多种优质果蔬长等您来摘。

 4、徜徉周家庄油菜花海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石黄高速公路到晋州出口下左转—晋州东环路第二个红绿灯左转—周家庄;市区—307国道—东行40分钟后到周家庄。

 景区亮点

 晋州市周家庄乡被称为“最后的人民公社”,拥有3000亩梨园、1000亩植物园和上百亩油菜园。此时的周家庄百亩油菜花海已绽放,与千亩梨园雪白的梨花交相辉映,红色粉色的榆叶梅,紫色的玉兰花相映成趣。摘园的草莓,茄子,黄瓜,西红柿,及各种绿叶菜一应俱全。玩累了到“人民公社”大食堂,有现做现吃的贴饼子、菜团子、窝头、大锅菜

 5、到西山森林公园快乐休闲

 赏花日期:4月份

 自驾游路线:市区—槐安路(西行)—山前大道。景区亮点

 封龙山麓的西山森林公园是离省城最近的大花园,距市区20公里。4月,西山森林公园内迎春花已经开了不少。此时,市区通往森林公园山前大道旁的果园中,杏花、桃花也都开了。游客可以坐在林中,品美食、喝啤酒、赏杏花

 6、藤龙山里果树花朵陆续开放

 赏花时间:4月初至5月

 自驾游线路:市区—西柏坡高速公路—平山东焦下—南甸—王坡乡—藤龙山景区,自驾车约1个半小时。

 景区亮点

 目前,藤龙山正蒙蒙显绿,小溪欢唱,山野花开得到处都是,而停车场的柳树最先发芽。清明时节,山上将举办赛诗会,由于景区山路平缓,不少中老年人都愿意选择在此处踏青、赏花

 7、行唐牛王寨泛舟赏杏花

 赏花时间:4月初

 交通:市区—京昆高速—行唐北—无繁线(北行约2公里)—上碑镇—北城寨村(即牛王寨景区),途径1小时到达。

 景区亮点

 交通:市区—京昆高速—行唐北—无繁线(北行约2公里)—上碑镇—北城寨村(即牛王寨景区),途径1小时到达

 8、清明节去抱犊寨寻宝看新绿

 赏花时间:清明节至5月份,预计4月20日前后花开正好。

 交通:从新百广场坐旅游5路,或乘坐320路车直达,沿路很多花都开了。景区亮点

 2014年清明节,抱犊寨风景区内桃花、杏花、梨花含苞待放,面积约有五六亩。登山路沿路已有粉白的杏花、桃花开放,山顶花开得稍晚,但现在柳树已经绿了,杨树也有了杨絮。节日期间景区还有转奖及有奖寻宝活动

 9、到五岳寨赏冰山杜鹃春茶

 赏花时间:4月20日至5月

 交通:从运河桥客运站出发,每天早上有3趟旅游班车直达景区,途中2个多小时。

 景区亮点

 清明时,五岳寨天气还冷,大约在4月20日左右“开游”。而到五岳寨踏雪寻冰赏杜鹃则是“五一”前后的奇景。记者从景区了解到,由于五岳寨地处深山,气温偏低,在平原地区还在春花烂漫的时候,这里还有残留的`冰瀑与积雪。与此同时,粉红的野生杜鹃花也在山坡上成片开放。冬日的白色加上春日的粉红,令人感叹大自然的无尽奇妙。另外,赴景区旅游公路的周边,还有北方最大规模的茶园。

 10、苍岩山里看山花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石太高速秀林口下—右拐直行

 景区亮点

 苍岩山传统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和十月举办,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庙会之一。如今的庙会已演化成为井陉民俗表演盛宴,这里有隆重的祈福仪式、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独特的井陉风味小吃、精彩的晋剧表演、极具井陉特色的土特产品展

 石家庄旅游美食攻略

 1、藁城宫面

 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具有条细心空、洁白明亮、耐煮不糟、汤清面秀、嚼有口劲、味道鲜美等特点

 2、辛集咸驴肉

 制作细致,色红味美,软而不烂,香而不腻,鲜而不腥。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壮阳、滋阴补肾、利肺作用。

 3、行唐大枣

 行唐县位于河北省的太行山区,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行唐大枣之乡”、“中国行唐优质大枣产业基地”。行唐红枣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色鲜、味甘等特点。行唐县红枣种植面积60万亩,常年产量8万吨,30万亩已通过无公害环评认证。

 4、锅贴饼子

 玉米面或高梁面、谷子面、山药面、谷糠面等和面(玉米面和谷子面都要先用开水泼面),趁热锅贴于锅边,饭熟饼熟,挨锅一面烤焦成黄褐色,酥脆可口。

 5、煎饼果子

 它是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果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作为早餐既解饱,又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如今的煎饼馃子原料已经不仅限于绿豆面摊成的薄饼,还有黄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种选择。

 6、石家庄七色花棉花

 七色花棉花糖是石家庄市马社勇先生最新研发的棉花糖新品,其制作简单,花形变化多样,五颜六色,被人称为食品中的“玫瑰花”

 7、深泽西河肉糕

 西河肉糕是以石家庄市下面的深泽县里的一个镇的名字来命名的,它的原料用的是红蓍淀粉,高汤,和各种调料加工而成的,吃起来咸香而不腻。再加上用本地的一种烧饼夹肉糕,就象汉堡包的样子,本地人称之为烧饼裹肉,味美价谦。

 8、捻捻转

 将七八成熟鲜大麦或小麦颗料蒸熟。然后放入石磨轧成条状而食。

 9、杂面

 绿豆和豇豆,有的配少量黄豆,加些小麦、小米或署干,磨成细粉即为杂面。吃时和成硬面,擀成极薄,切成极细的面条,做成菜饭或另打汤食用。

古时候,天气预报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不准,需要找理由吗? 不需要;天气预报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确”上。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我经常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已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具书卷气的嘲笑了。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代天气预报已经不再是仰望天空、应用谚语,或者靠24节气来推算、靠观察蚯蚓、青蛙的活动来判断的古老行当了 世界气象电视节的吉祥物就是青蛙,以纪念青蛙为天气预报曾经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 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台风就再也没有逃脱人类的眼睛;天气雷达问世以后,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对于那些长途跋涉的冷空气的行踪,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性地分析。 那还是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寻找7个理由吧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一个职业人,总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机会,也总会有“走麦城”的机会,不可能永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天气预报正因为相对准确、存在局限,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面对错误的心态能更好一些,我们的疏漏会少一些,大家的理解会多一些。我们的职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反思错误的勇气。 7个理由说完了,可能很多人不见得同意我的分析,不过,如果有一天,当天气预报精确得不再需要理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肯定会有更多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