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未来一周天气形势_未来一周天气情况的新闻报道最新版全文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急!求一篇最近一星期重大的新闻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未来三天天气趋势预报称,我国中东大部将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今后三天,我国中东大部地区将有一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贵州东部、江汉南部、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等地先后有中到大雨,其中贵州东南部、湖南西南部和东北部、湖北东南部、广西北部局地有暴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 随着中路冷空气的
1.急!求一篇最近一星期重大的新闻
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未来三天天气趋势预报称,我国中东大部将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今后三天,我国中东大部地区将有一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贵州东部、江汉南部、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等地先后有中到大雨,其中贵州东南部、湖南西南部和东北部、湖北东南部、广西北部局地有暴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
随着中路冷空气的快速南下,未来两天南方雨带将迅速南压;在北方,东北冷涡逐渐形成并维持,未来三天,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大部多阴雨雪天气。
降水的出现对于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旱情的缓和有利,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较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也将显著降低。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华北北部等地的旱情没有明显的缓和,此后仍将继续维持或发展。
未来三天,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南地区北部多阴雨雪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
21日08时至22日08时,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的局部地区有大雪;内蒙古中部偏东和东部偏南地区、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大部、黄淮东部和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北部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阴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江南中西部以及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内蒙古大部、东北、华北北部等地有4~5级偏北或偏南风。
22日08时至23日08时,新疆天山地区西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西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和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的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雪;东北地区中南部、山东半岛、江淮东部和南部、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阴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广西东部和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有4~5级偏北或偏南风。
23日08时至24日08时,新疆天山地区西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川西高原中南部、四川盆地南部、云南北部以及华南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阵雨。
(中国新闻网 )
急!求一篇最近一星期重大的新闻
写作思路: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
正文:现场报道: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陕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的王家岭煤矿矿口。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由中煤一建公司63工程处承建的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发时共有261人在井下作业,其中108人升井。
王君在王家岭透水事故现场指挥部门前接受访时表示:“现在153人,有115人安全升井,井下还有38名矿工,38名矿工中我们发现有6人遇难,32名矿工还没找到。”几天早些时候,从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现场传来消息称,救援队员在井下发现5名遇难者遗体并升井。井下还有33名被困人员情况不明。
正文:本台最新消息:中国卫生部二十九日通报,广东省广州市报告的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当日被诊断为确诊病例;
该病例的一名密切接触者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是中国内地首次出现的二代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表示,中国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过程中作出了“非常有力的反应”。
上述广东第一例患者为二十八岁男性美籍华人,在美国纽约某医院工作。患者于二十三日从纽约乘坐OZ221航班至韩国仁川,二十四日转OZ369航班至广州,乘坐机场大巴到居住地。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国内多省市菜价急跌 组织企业买菜维稳
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肖家州村菜农鲁君根家里种了10亩包菜,由于滞销,只好全部打碎当肥料。新华社发
近日,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对此,商务部昨天紧急部署对策,稳定蔬菜市场,帮菜农寻找销路。其中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
>>现状
几分钱一斤仍然卖不动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全国蔬菜种植第二大省河南多个地方的菜农在丰收之后,却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郑州市中牟县的芹菜、惠济区的莴笋及周口市淮阳县的包菜,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都少有人问津。
在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现在在寿光当地根本没人买,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做大生意20多年的寿光菜农说。
>>怪圈
消费者未感到菜价下降
与此同时,消费者并没有认为目前菜价有下降趋势。有报道显示,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8分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8-9毛一斤,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
有专家分析称,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消费,往往要经历4个环节。随着物价的上涨,各环节的花销肯定都要增加,再加上房租等隐性成本的上涨,最终导致高额菜价。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探因
“大小年”因素或为主因
日前持续维持高位的菜价近期为何出现“跳水”?
市场分析人员表示,今年出现了几个蔬菜品种因集中种植、产量过大,导致价格暴跌,这种情况被称为农民的“大小年”,也就是往往头一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菜,第二年就有农民大量种植,然后造成价格暴跌,农民就赔钱,最终造成菜贱伤农。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据了解,有的菜农甚至储藏了大量等,准备今年上市抛售。另有观点认为,今年北方天气异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给。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
还有分析认为,日本地震并造成核泄漏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消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措施
组织批发市场直接购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天表示,商务部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要求商务部门与农业等部门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千方百计缓解蔬菜“卖难”。
各地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农业部门互通蔬菜产销信息,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与出现“卖难”的蔬菜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优先销售滞销蔬菜。鼓励当地部队、学校和集体伙食单位等直接购滞销蔬菜。
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尽可能减少农民损失。
此外,还将发挥地方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应急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卷心菜等具备短期贮存条件的“卖难”蔬菜。
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还将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上海举措
为菜价“买保险”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蔬菜办公室了解到,为降低菜农种植风险,保护菜农的经济效益,上海市已制订了“夏淡菜价保险方案”,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
据了解,上海已于去年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青菜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相关专家认为,绿叶菜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菜价,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统筹兼顾了市民和菜农利益,有效缓解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问题。
据悉,上海已着手制订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相比“冬淡”保险,今年的“夏淡”保险的保险品种进一步扩大到青菜、鸡毛菜、米苋等5个品种;保险面积扩大到12.5万亩次;保险时限进一步延长,从“冬淡”保险期的59天延长到“夏淡”保险期的77天。
■北京情况
近20种常见菜批发价不到1元/斤
菜价出现暴跌菜农面临亏损
昨天,来自北京市各大批发市场的监测显示,天气转暖后,蔬菜大量上市,本市蔬菜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市场上常见蔬菜如大、菠菜、油菜等近20种蔬菜价格全部在一元以下。市场分析人员表示,大、油菜、卷心菜等部分蔬菜品种因出现大量集中种植的情况,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菜农面临亏损。
同比降价一半
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持续回升,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出现整体回落势头。新发地双桥市场监测显示,近20种蔬菜的批发价格都降到了1元以下,包括大0.3元/斤、白萝卜0.6元/斤、菜花0.8元/斤、卞萝卜0.8元/斤、菠菜0.6元/斤、蒿子秆0.8元/斤、胡萝卜0.9元/斤、黄豆芽0.6元/斤、绿豆芽0.8元/斤、黄瓜0.8元/斤、奶0.7元/斤、芹菜0.3元/斤、青萝卜0.7元/斤、茼蒿0.8元/斤、西葫芦0.7元/斤、小0.7元/斤、心里美0.8元/斤、油菜0.6元/斤、油麦菜0.7元/斤。
统计显示,本月蔬菜价格相比上月同期下跌12%。其中,大、油菜、菠菜等价格相比去年同期跌了50%以上。
昨天,西直门法宝超市内打出大特价9分钱一斤的牌子。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这批菜是大量购过来的,所以价格比较低。新发地市场商户老白介绍,他卖的大是从大兴的地头直接拉到市场的。从地里直接装的价格是两毛钱一斤。
市场分析人员表示,随着夏天的临近,5、6月份是蔬菜大量上市时期,一元菜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多。
今年难见“天价蒜”
昨天,记者从新发地双桥市场了解到,新发地双桥市场的新蒜价格为3.8元/斤。近半个月以来,市场大蒜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去年同期下跌50%左右。市场分析人员介绍,去年种植大蒜的农民可能每亩地收入上万元,今年不赔钱就算不错了。
2009至2010年大蒜价格飞涨,一时间价格达到了8元/斤的历史最高值。随后,由于2009年大蒜价格的疯涨,致使2010年的大蒜种植面积增加。但目前由于国内大蒜价格偏高,大蒜的出口量也有所减少,大部分大蒜的收购商也不再盲目地囤货。造成目前大蒜滞销,供过于求,价格大跌。
预计今年6、7月大蒜大量上市以后,市场上大蒜降幅将会超过50%。
种植蔬菜切忌跟风
据介绍,导致菜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每年的4月份之前主要是外地蔬菜占领市场,运输成本高,加上本地菜迟迟不能上市,致使菜价居高不下。从本月开始,北京市的本地菜集中上市导致菜价下降。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肥料等价格因物价上涨,使得农民的经营成本上涨,导致大量散户菜农赔本种菜。
新发地统计中心负责人刘通介绍,今年有几种蔬菜因产量过大,导致价格暴跌,涉及的品种分别是大、菠菜、芹菜、卷心菜、油菜等。刘通表示,避免这种情况的主要办法就是主管部门加强科学预警和种植指导,让农民合理科学地种植。此外,农民在决定种植品种时也切忌跟风。
此外,刘通还表示,一直在调控物价,但是调控过程中除了要保障消费者的生活,也应考虑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