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汶川天气预报30天准确_汶川天气预报30天查询

tamoadmin 2024-08-07 人已围观

简介1.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汶川的地震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测到然后撤离居民呢2.地震后的天气异常变化.3.凉山州旅游天气预报凉山州天气情况4.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的后记5.汶川大地震征文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只有少量的地震因为大震前预震频繁,才能被人重视。地震很难预测.一般只能预测到哪里在今后会发生地震,地震的具体时间无法预测.第一:地震不可能预测,其震源都在地下最浅几十公里深的几百,请问,现

1.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汶川的地震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测到然后撤离居民呢

2.地震后的天气异常变化.

3.凉山州旅游天气预报凉山州天气情况

4.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的后记

5.汶川大地震征文

汶川天气预报30天准确_汶川天气预报30天查询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只有少量的地震因为大震前预震频繁,才能被人重视。

地震很难预测.一般只能预测到哪里在今后会发生地震,地震的具体时间无法预测.

第一:地震不可能预测,其震源都在地下最浅几十公里深的几百,请问,现在人类的科技和地震研究设备能否深入地底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地方?

第二:致使地震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比台风、云雨的形成复杂太多了,况且震源深,根本不可能预测,连天气预报都有预测不准的时候,更何况是地震.

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汶川的地震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测到然后撤离居民呢

现在地震预测的问题可谓炒的沸沸扬扬,各种预报方法层出不穷,从正统的地质学方法,到XX异常的研究(包括地下水位异常,动物异常,某些超人感觉异常),有篇研究蟾蜍异常的文章在Nature上发表,各地的提升了第6,7,8感的超人的事迹也被媒体吹得火热. 我虽然不是地学专业的学生,但详细了解现在的众多地震预报方法后,我觉得有必要澄清误区了.

首先,地震是一个科学问题,为了从本质上把握这个问题,我们先全局性的把握科学体系.这样能清楚认识到现在的地震预测水平以及现在的一些误区和发展趋势.

整个科学体系的基本图像:1.首先,科学体系是分层次的:最低层的是量子力学,之上是经典物理学,化学,在上面是生物,地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底层学科可以为高层学科提供概念性和工具性的指导和帮助. 2.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尺度范围,都有不能(这点参见附录)也没必要从更基础规律推导出来的独有的基本规律(但概念和工具可能需要由更基础的学科提供).在该学科中,其他复杂规律和现象原则上都能由这样的基本规律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在基本规律之上,本质上已经没有新的基本规律),但受实际计算能力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这是不能完全做到的,这也是各学科的经验规律和初级模型有价值的原因.虽然如此,我们研究一个层次的自然界根本上讲还是要找到该层次独有的基本规律,并充分利用底层学科的概念和工具进行研究.

有了以上认识,我现在定义一门学科(一种层面)的最基本的规律为”第一规律”,在这个层次上,”第一规律”(原因)和待预测现象(结果)是一对一的.例如,胡克定律中,结果--弹簧产生弹力与原因――弹簧伸长是一一对应的,弹簧弹力不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再如,天气预报中的流体力学规律就是天气学的”第一规律”,一种受力只会导致一种气流运动从而导致唯一的天气状况.而比”第一规律”复杂的我称为”非基础规律”(包括经验规律和初级模型),它对待预测的现象是一对多的.例如天气预报的第二阶段中的判断温度,风向等的走势,由于不同的流体受力状况可能形成相近的走势,这种走势和受力就是一对多的了,又由于受力和天气状况一对一,所以走势和天气状况就是一对多了,因而靠走势判断天气的精确度当然就不是很高了(但也是必要的).天气预报中靠观察云层,有更多的流体受力情况导致相同的云层外观,所以观察云层就更”非基础”了.

一门学科,如果找到了它的”第一规律”,我们就能顺着一对一的因果逻辑链原则上精确预测现象.例如天气预报正是找到了”第一规律”――流体力学规律才大幅提高了准确度.有了”第一规律”,我们就可以用计算机处理不同位置时间的”第一规律”,并且综合初级模型和经验规律来预测未来的情况.

现在回到地震预测问题,和天气预报研究流体力学类似,地震预测处理的是固体力学.地震预测领域的”第一规律”显然是固体力学规律,具体讲就是各种固体的形变和应力,要真正准确预报地震,必须要知道各处的固体成分和形变.首先要在实验室中研究清楚每种固体形变量达到多少的时候固体会破裂并且释放多少弹性能,还要弄清这些能量在不同地层的固体中传播时的衰减规律.当然,由于固体的受力远比流体复杂,即使在实验室里也只能得到概率性的结果,但这对地震预测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它确立了一对一的因果关系.但是一旦这种概率性弱到一定程度,一对一的因果链会被极大削弱.如果物理学证明固体的形变与破裂的相应确定性的关系的概率p比小概率的概率(0.3%)还小,那么地震预测整个体系的科学价值就不大了(但只要因果链不是太弱,预报就是有意义的,例如预测某地有5%的可能发生8级地震,人们可以做好一些应急措施,如准备粮食和水等,但如果预测0.01%发生8级地震,那在科学上就算小概率了)所以我认为研究p的值是解决地震可否预报,或者说地震有没有必要预报这个世纪大难题的关键(但这只是经典和宏观意义上的判据,在微观和介观下,情况是不同的).

有了以上认识,现在各种地震预测手段的本质就容易看清了.我认为目前只有通过地震波,地电等手段弄清地壳组成与形变,并与地震联系起来的做法才是一对一的科学方法.其他如研究地震复发周期,研究地光,地下水位异常,甚至动物异常(这方面牵扯的不只是地学因素,还有生物因素,所以一对一的特性更差)都是”非基础规律”,对地震现象是一对多的,可信度是较低的.当然,一些成功的初级模型一对一特性是较好的(但不可能精确的一对一),这是有很大意义的.例如,板块构造学说告诉我们,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这样,我们就会重点探测板块交界处的地下固体形变.

对比天气预报,我认为现今的地震预测还处于较原始水平: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性规律积累(如地震长时间尺度的复发周期,地域分布,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和较为初级的半定量模型(如板块构造,弹性波回跳理论等),没有对地下固体形变和受力的精确和全局性的把握,没有定量的大型计算预报.而且,由于地震现象的突发性,大型地震的稀疏性,地下结构的不可见性等限制,即使是经验性的规律也比天气预报的粗糙许多.

总之,现在地震预测精确性极低,地震局的主要工作还是地震监测和评估。

当然,你说的天眼和地震的因果链式及其弱的,可以忽略

地震后的天气异常变化.

目前的技术,能做到以下

1.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来前,提前30秒知道,发出警报

显然,就算每个居民身上都有报警设备,30秒也只能跑下3层楼,没啥意义

关键是,如果报警发生在半夜,30秒还不够你明白发生什么事

更关键的是,哪怕每个人白送一个报警器(其实就是个呼机)谁能做到年年月月天天,不离身?

2.预测某一地区地震一般是这样:XX地区,在未来50年内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高于50%

这个预测对你有用吗?你未来50年都住帐篷?还是说XX地区从此开始搬家,一个人都不留

这种预测,只能是国家用,要求XX地区从今后,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提高到7级以上,相关部门做演习和预案

北京地区的预测是,未来50年内,不大可能发生超过6级以上地震,超过5级以上的可能性也低于20%,所以,北京地区建筑物指定标准的抗震等级一般是7级

至于精确预测未来1周这样的,目前人类历史上只有1次,中国,邢台,16,还是很多机缘巧合的结果

汶川地区,就是地震高发地区,抗震等级应该是8级才行,不过,嘿嘿,政策指定是一回事,实际施工的时候,那个老板都会耍手段的,更不要说大批的1980-1990年代的,几乎没有图纸,没有施工监理的工程(那个年代,有楼住就不错了)

天气预报都只有80%准确,更不要说地震了。

凉山州旅游天气预报凉山州天气情况

天气热得异常 在震前有“特别闷热”、“燥热”、“人感不适”的感觉。气温会比常规的异常增温,即便是下大雨,也会热得烦躁,冬天同样感到异常温暖,出现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地震。如1966年3月8日,邢台大震前,7天内日平均气温由零下13℃,猛升到零上11℃,增温达24℃,实属罕见。又如海城临震前,出现暴发性增温。15年2月3日,8时至10时间,2小时内气温上升幅度竟达12℃。

怪风骤雨发作 在临震之前,会突然起怪风,风力还很强,风向旋转不停,怪风经过的地方,地震不久就发生,真有如此惊人的巧合。13年2月6日,四川炉霆发生7.9级强地震前,几小时内,风尘大作,风向紊乱,纸片、枯叶上下乱窜,风速最大有14米/秒。

异常的*雨连续或大雨如注,天气极热 1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发生7.1级地震前,连续阴雨13天,降雨量破历史同期记录。在冬季震前会有大范围异常降雪天气,如1966年3月6日,华北平原在春季下罕见大雪,结果五天后发生邢台大地震。

天边地会发光 临震前,贴近地面底层大气中会出现地光,在临震前几分钟里发生。地光颜色为蓝色、白色,也有红色,常在天边高度不高处闪光,时间很短。16年7月发生唐山大地震前,在凌晨时间里,火车司机就看到蓝色的地光,不久唐山大地震。夜间出现地光时,在乌黑昏暗的夜空,突然闪光,可见到远处山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6.8级大震前,云南普洱发生6.7级大震前,都分别见到白色、红色地光。

大气呈现浑浊 大震前,一般会降大雨,雨后应是天空洁净,但是发生大震前,天空却呈现浑浊,看上去非沙非土,非烟非雾,日月惨淡无光的景象。1966年2月5日,云南东川发生6.5级地震,连续四天为天空灰蒙蒙、雾飘尘浓、能见度又差的霾天,而东川历史上从未见过霾天。海城大震前1—2小时,突然生雾,烟雾蒙蒙,天空昏黑,看不清日光,大震过后,雾即消,天空清澈明亮。

大气电的干扰 似雷雨天来临时,收音机里听到的杂音一样,这是地震前受大气电干扰的结果。地震前地气也会发生异变,人们可闻到奇异的臭味,这是来自地裂缝中冒出的臭味怪气。

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的后记

总结凉山州天气

一、凉山州天气情况

年,西昌最冷的冬季1月最低气温在10左右,9-10月一般在14-21左右。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被称为小春城。气候丰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光热丰富。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西昌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腹地。它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攀西的中心城市,川滇结合部的重要枢纽,中国最大的战略基地西电东送在中国。西昌古称杜琼,自秦汉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镇。

二、凉山州天气类型

凉山属四川省管辖,地形复杂,类型多样。山地、平原、丘陵、高原都有分布。凉山位于四川西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日照强,紫外线强,所以气温高。因为冬天气温低,雨水少,天气比较干燥,所以平均气温高。

四川天气晴好的景点有汶川三江生态区、四川阿坝、光故居广元的安、剑门关、四川的黄龙、四川的峨眉山、四川的风景区刘的故乡,四川乐山大佛,甘孜海螺沟,深圳赛旅游区。四川的s庄园博物馆等。四川的天气数据来自中央气象台。主要辖市有成都、自贡、攀枝花、德阳、宜宾、广安、绵阳、南充、遂宁、眉山、广元、乐山、内江、凉山彝族自治州、泸州、达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雅安、巴中、资阳、甘孜藏族自治州。

三、凉山彝族苗族自治州天气

总体来说,凉山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条件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雨水少,干燥温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6~17。如果进行旅游活动,没有旺季。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山脚下往往白雪皑皑,绿草如茵,可谓一山分四季,不同日十里。

以大相岭和黄茅耕为界,具有南干北湿、东润西部干燥、低热高凉的特点。

日照量从北向南增加。北部山区年日照时数约为1600~1800小时,中南部地区为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湖南、江西、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贵州西部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中国北纬30o以南的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外,这里的日照时数最多,是中国冬季开展阳光度旅游的最佳地点之一。

四、凉山州的气温最近几天

凉山10月14日白天天气现象是小雨,没有连续风向,气温16摄氏度。天气现象为夜间小雨,无持续风向,气温12摄氏度。空气质量17优,相对湿度89%。

寒冷指数:it天气寒冷,湿度大,很容易感冒。运动指数:不适合,有沉淀,建议你在室内做休闲运动。厌恶

在地形上,西部高原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区到北部高原,从亚热带到亚寒带,在垂直方向上有从亚热带到冻土带的各种气候类型。西部一年日照时间12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低于8摄氏度;川西高原的年降雨量在600到700毫米之间。所以四川的气候很复杂。

五、四川凉山州天气

四川省凉山州每周天气预报:

今天s天气(2022年10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多云,11~16,西风1级,当前气温11。

凉山州一周天气预报日期气温10-15阴11~1610-16阴14~2010-17阴13~2010-18阴13~1910-19阴14~1710-20多云14~2310-21

从010年到1010年,凉山州各地都出现了立体气候。总的来说,凉山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雨水少,干燥温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6~17。如果进行旅游活动,没有旺季。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山脚下往往白雪皑皑,绿草如茵,可谓一山分四季,不同日十里。以大相岭和黄茅耕为界,具有南干北湿、东润西部干燥、低热高凉的特点。

日照量从北向南增加。北部山区年日照时数约为1600~1800小时,中南部地区为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湖南、江西、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贵州西部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中国北纬30o以南的地区,除了西藏和云南元谋,这里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所以这里是中国冬季开展阳光度旅游的最佳地点之一。

地理环境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北与宜宾、乐山接壤,雅北接安、甘孜,南接攀枝花,东、南、西与云南省接壤。全州面积6.04万平方公里。

地形特征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山地、深谷、平原、盆地、丘陵交织,最高海拔为木里县查朗多吉峰5958m,最低海拔为雷波县江底305m,相对高差5653m。高差悬殊不仅构成了特殊的景观,也形成了我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州内构造地貌发育,断裂带纵横交错,多断山、断盆、断谷。有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高原等。在断陷盆地中,盆地周围有断层山,盆地底部与峰顶之间的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

盆地周围的白山冰川地貌保存完好,发育典型。盆地内的冰川河谷和港龙地貌在垂直方向上呈层状分布。既有多层次的剥离面和阶地(如江、雅砻江、安宁河的4~6级阶地),又有层状溶洞(如西昌的雷波马湖溶洞、仙人洞),还有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区的奇景。这种多样化地貌的优势决定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开展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条件。

有金平山、牦牛山、山南山、小相岭、黄茅岭,是雪山的南支。大多数山峰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甘孜州木里西和稻城交界处的查朗多吉峰海拔5958米

六、四川凉山州天气预报一周天气

凉山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简称。凉山属四川省管辖。凉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四季分明。地形特征多样,包括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梁山县有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雷博、金阳、岳西等。惠东,平均海拔3000米,春暖夏凉,秋少雨,气温适宜,冬季日照充足。这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

汶川大地震征文

即便千日无震 不可一日不防

(代后记)

在两年前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曾经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有过一次对话,作为本书的后记。

赵亚辉:7月22日云南盐津发生了5.1级地震,大家对此都很关心。

陈建民:这次地震从震级看并不算大,但破坏却不小。据最新统计,地震己造成22人死亡、100余人受伤、8人受重伤、1400余间房屋倒塌、7000余问房屋严重损坏。灾害涉及盐津县、大关县的13个乡镇。

赵亚辉:从2005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地震频频发生。许多群众很关心,我国是否已进入一个地震活跃期?

陈建民:7月份我国连续发生了4次5级以上地震。这个数字不算少。近两年来,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超过18次。总体看,近几年我国地震活动水平偏低,但周边地区和全球的地震趋势日趋活跃,比历史平均数要高,值得警惕。从历史上看,我国是世界上破坏性地震最多的大陆国家之一。

赵亚辉:从历史上看,我国地震灾害有多严重?

陈建民:我国位于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我国的陆地面积仅为全球的1/14,但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1/3。我们经常说,“地震灾害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有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地震破坏的严重程度。20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是160万,而我国约60万。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中国有4次。

赵亚辉:由于地震的极度破坏性,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希望找到地震的规律,对其进行预报。

陈建民:为什么每年发生这么多地震,震前没做出像天气预报那样的预报呢?通俗地讲,上天容易入地难。

现在空间观测技术发展很快,使气象预报有了很好的条件。但地震预报是观测地下。目前我们深部观测技术发展还是非常慢的,或者说和空间技术差别比较大。现在人类打得最深的钻井深度是12公里,而我国“九五”期间打了一口钻井的深度是5公里。相对地球来讲,这像一个鸡蛋连蛋壳都没有钻透。向地震则发生在较深的地方,是地球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岩石、岩层的破裂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和震动。地震预报的难度就在这里。

赵亚辉:人们一般更关心近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陈建民: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远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种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很低。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尚未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

赵亚辉:您认为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

陈建民:要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至少我们现在能够对特定地区的某种类型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预报。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1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只死亡1300人。专家们预计,这次地震如果没有预报,将会死亡10万多人。此外,这30年米,我们又先后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与甘肃民乐6.1级地震等20多次地震做出较为成功的预报,取得一定减灾效益。

赵亚辉:但是,预测成功的次数跟实际发生的次数相比,概率还是很低。

陈建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围的地震预报水平已居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们能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测大概是10%。中长期年度预测的水平高一点,在30%到40%。不过,我认为,只要科学水平不断提高,总有一天地震预报会达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水平和程度。

赵亚辉:在我国,地震预报由谁发布?

陈建民: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赵亚辉:在目前地震监测预报有难度的情况下,防忠于未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关于抗震设防有这样一句行话,就是“地上搞结实,地下搞清楚”。

陈建民:“地上搞结实”就是取设防措施,提高建筑和_T程的抗震能力。“地下搞清楚”就是要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包括地基情况、活断层分布等,这是设防的基础工作。说到底,抗震设防就是要保证建筑和工程抵御地震的能力。

赵亚辉:那么目前我国建筑的抗震情况如何?老百姓的住房能否抵御地震的威胁?

陈建民:城市中的情况和农村的情况很不相同。在城市中,1998年以后建设的房屋基本都考虑了抗震设防,而之前建造的建筑物有相当一部分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能力不足。这些建筑物在城市中还占有相当的比例。

赵亚辉:那农村的情况呢?

陈建民:在农村地区,形势就更严峻。20世纪以来,我国破坏性地震大多发生在农村,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员中近60%为农村人口。受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民房基本没有纳入规范的建设管理,农民住房抗震能力非常差,广大农村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一次5级左右的地震,就会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甚至一些4级多的地震,也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农村民房抗震能力急需提高。

赵亚辉:我们有何应对措施?

陈建民:2004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后,各地开始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新疆等18个省(区、市)的近百个县市150多个村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建设;16个省(区、市)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列入当地“十一五”规划,14个省(区、市)下发文件,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进行部署……不久前我到新疆看到,已经有59.6万户、约248万人住进了安全抗震的新居。

抗震安 居最终要全面铺开推广,因为地震预防是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

该书由《人民日报》赴震区一线记者赵亚辉撰写,记录了震后灾区的真实状况以及一线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反映了震前川西北地区的历史和羌族文化。全书分为5个部分,共计13万字,收录照片424张。

赵亚辉在18日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说,自己在一年内两度来到川西北地区,感受截然不同。此次撰写《永远的汶川》一书,力图客观、真实地反映亲历事实,也是作为记者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此外,该书还将参与北川中学“上学之路”,每销售一册就为该学校590名高三幸存学生捐款1元。

:::内容简介:::

《永远的汶川》通过震前与震后的鲜活对比,以独特而开阔的视角及厚重的人文情怀,述说这场残酷的地震灾难中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讲述往日山川之秀美、羌族文化的博大,歌颂灾难中潜藏的人文精神。全书分为汶川、汶川……、北川:尔玛之殇、绵阳:科技城之难、江油:李白故里之忧、茂县,松潘,九寨,一路向北……五个部分,以13万字和400多张照片记录了震后灾区的真实状况和一线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重点反映了震前川西北地区的历史真实和羌族文化的荟萃。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第一时间赶赴震区,先后在绵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访报道,有较大影响。本书深入揭秘震后汶川、北川等地救灾一线的情况,更包括了震前当地的美丽风景和人物故事,同时对于汶川、北川这一中国最主要的羌族聚居区的文化,从建筑、服饰、音乐、舞蹈、民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述,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川西北羌族同胞的历史和文化。

:::作者简介:::

赵亚辉,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的现场访和报道,曾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跨越三大洋,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抢救重伤员,赴印尼班达亚齐访印度洋海啸重灾区,跟踪2005珠峰测量行动超过百日……

著有《亲历世纪大灾难》等著作,报道和作品多次产生重大社会影响。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扉页文字:::

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最好的纪念。--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宋明(签名)

:::封底文字:::

作为救援队的编外队员,亚辉在火线中记录下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故事。--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总指挥 赵和平

多年后,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尽显。--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 姚檀栋

亚辉用文字和镜头,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中最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这也恰好解释了他的抗灾博客为何能脱颖而出,十多天访问量就突破千万。--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

跟随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发现偏僻角落的精彩,追寻未曾在意的感动,经历灾难现场的悲壮,感悟历史瞬间的永恒。--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晓军

震后,完全现场的目击,读来动人心魄。

震前,人文地理的大餐,读来甘之如饴。--《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书中的十个特色人物::::

1. 陈岩 志愿者,转战汶川、北川、绵阳等地重灾区,同国家救援队一起,救出了20多人。

语录: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p16

2. 黄丽 被掩埋80小时后获救的工程师牟玉雷的妻子,用歌声鼓舞被掩埋在废墟中的丈夫活下来。

语录:阿婆阿门一颗葡萄树 p30

3. 张晓平 被掩埋129小时后选择截肢从而活着出来的一个都江堰市民

语录:我要活下去,哪怕失去双腿。p41

4. 王念法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参加过阿尔及利亚地震、伊朗巴姆地震、印度洋海啸等重大灾害的救援。此次地震中,用日记记下了灾区十日。

语录:生命高于一切,救人是重中之重。p48

5. 马晓凤 可乐男孩背后的女孩

语录:你给我在这照张相吧,我要记住这一刻。p59

6. 罗玉婷 北川中学2007届毕业生,2007年高考北川县文科第5名,上学之路资助对象

语录:对我而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大学就在眼前,我却不知道抵达它的路在哪里。、我们北川人,不服输。p77、85、91

7. 老龚 北川县禹里乡一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打铁老人

语录:这(打铁)是我的事业。p

8. 王燕 绵阳医科学校学生,在广场上作女生锻炼自己

语录:我也是实习,还能为市民服务呢。p146

9. 杨海平 为了给孩子挣出学费而在窦团山铁索飞度的花甲老人

语录:我还打算再干10年。p177

10. 陈海元 羌笛演奏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地震常识

谈起地震,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电视镜头中那些震后墙倒楼塌的惨状。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或设想。的确,发生地震的某些根本性原因还有待探讨,但已经认识到的事实告诉我们:不管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管哪一种或哪几种物理现象对某一次地震的发生起了主导作用,总是那里的岩石发生了破裂,特别是要把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才能促使岩石破裂,产生震动。

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球最刚硬的部分----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层里面。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成为震源,震动从这里开始。全世界90%以上的地震,就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现在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就是这种构造地震。此外,火山爆发、洞穴坍塌等也可造成地震,但数量都很少,规模也很小。因此地震也可以说是现今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世界上许多地方都经常在发生地震。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很小,是感觉不出来的。

地震的大小,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是根据地震时放出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越高,地震越大,释放出来的能量也就越多。

在一般情况下,小于3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3级以上才有感觉,习惯上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便能造成破坏,习惯上统称为破坏性地震或强烈地震。

地震预报

什么叫做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天气预报告诉人们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气象变化。那么,地震预报呢?地震预报也要求象天气预报一样地告诉人们:①什么地点将要发生地震?②什么时间发生地震?③地震的强度(震级)有多大?这里所讲的发震的地点、时间、震级,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什么叫做地震的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

所谓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就是指地震中期预报和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年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至几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需做出预报,叫做地震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临震预报。

为什么某些动物在强烈地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房屋的抗震鉴定

有人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由此看来,震前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房屋为例,谈谈抗震鉴定有哪些具体内容。

第一,鉴定房屋抗震安全度,首先应查明房屋所处的场地条件、地基基础条件有没有不利于抗震的因素。比如所处的场地是否有发震的断层?有无古河道?地表下15米范围内是否有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和亚粘土层?地形地貌是否为突出的嘴、山高耸的山包、非岩质的陡坡?是否处于不稳定的冲沟以及可能发生滑波、地陷、崩塌、危岩滚落的地段?

第二,看看房屋的平面和立面形状是简单方正、自重、刚度布置匀称,还是形状复杂,刚度变化多,局部突出或外部轮廓曲折。

第三,是看房屋的平面和立面形状是简单方正、整体性强、材料延性好,体力简单有利。结构自重大,重心高,整体性差,支撑圈梁少,材料脆性者为不利。

第四,建筑布局上,根据设计施工资料,看用的是抗震性能很差的纵墙承重布局,还是抗震性能较好的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的布局。建筑物的总高度、横墙的间距是否符合抗震规范的规定,等等。

第五,鉴定墙体坚实程度如何,有无较大裂缝,有无明显的外闪、鼓松以及墙壁有无严重碱蚀的现象。

第六,检查屋盖的安全度。本构架的承重是否歪斜?各个节点有无腐朽、虫蛀、开裂等情况?木梁、穿枋、桁条下挠弯曲是否过大?构架变形的程度是否严重?

第七,检查房屋圈梁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墙体转角、内外墙之间、骑楼的梁托墙与砖柱之间有没有咬砌,&127;有无拉结措施?

第八,鉴定预制楼板与圈梁、墙体有无锚固?主要抗侧力的高大墙体、砖柱的顶部与屋盖系统锚固得怎样?壁柱是否到顶?

第九,鉴定屋盖支撑系统是否完善?各节点的连接是否可靠?屋面板与屋架、桁条连结是否牢固?

第十,检查山墙、围护墙、高低跨处的封墙与承重结构有无可靠的拉结?内隔墙的顶部与屋架有无可靠的拉结?

第十一,检查突出屋顶的附属物和高大门脸、女儿墙等在地震时的危险程度?注意外悬很大的雨蓬、走廊、挑檐等嵌入墙内是否过浅?

第十二,鉴定地震时紧急疏散的街巷会不会被两侧建筑物倒塌堵塞?消防栓、管道阀门、排水井会不会被震塌的建筑物所掩埋?剧院、会堂等人群集中的建筑物的太平门开向是否朝外等。

新屋的抗震设防

实践证明,经过抗震设防的建筑物是可以防御和减轻地震破坏的。抗震办法千百条,其核心要点归结起来无非是减轻地震力,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这两条。在具体做法上,必须从场地选择,地基处理,结构构造,体型设计,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来保证这两条的实现,才能建造出过得硬的抗震房屋。选址是建筑过程的第一环节。

一幢房屋的地基,除了承受房屋全部重量以外,地震时房屋的地震惯性力也全部传到地基上。如果地震承裁能力不足,基础整体性不好,那么房子就会破坏。

房屋的基础部分也十分重要,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筑得牢靠些,放脚加宽,以减轻忘屋对地基压应力。基础型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造反抗震性能较好的。一般说来,深基础比浅基础好;筏式基础比条形基础好;条形基础比单独基础好;沉箱和整体性地下室最好。加强独立柱基间的拉结,这对于防止建筑物因地震产生偏沉破坏有良好的效果。

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抵抗不了水平地震的作用,因此,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足够强度的抗侧力构件。唐山地震后,人们非常怀疑预制楼板的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实际上,房屋倒塌的根子在于墙而不在于预制楼板,主要是墙体的抵抗力不足造成的。

墙体抗震强度高低决定于许多因素,如材料种类,构造型式,施工质量等。提高墙体抗震强度需要注意将墙体各部分联成整体,墙与墙之间互相咬接牢。另外要注意提高砖的砌筑、混凝土浇灌和养护等方面的质量。地震时,房屋各部分所受到的地震力是和各部分的重量成比例的。地震力的作用点离地面越高,对房屋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重屋顶对房屋的抗震是非常不利的。抗震并不总是多花钱、费时、费料的事。有很多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筑高度的限制,合理的建筑布局,正确的结构造型,选择有利的建筑场地,严格执行施工规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且并不增大费用。相反还有不少有效的抗震措施,比如在保证建筑物通风、光等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层高,减少开间尺寸,缩小门窗孔洞尺寸等,这样还能节省建设投资。总之,建筑物抗震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到既安全又经济。

旧房的抗震加固

抗震加固不论结构类型如何,都可从加强抗震强度,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三个方面着手。结构类型的不同可各有侧重。加强抗震强度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增加抗侧力构件的面积,如增设抗震墙,增加柱等;第二是加强抗侧力构件的强度,如在原抗震墙上用砂浆或钢筋网砂浆抹面,压力灌浆,喷射混凝土,带孔洞墙加钢筋混凝寺套和支撑,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

有些人对目前建筑工程抗震加固所取的措施概括为六大“法宝”,即包角柱,扶壁柱,圈梁,钢拉杆,支撑和夹板墙。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较简单的加固方法。

墙体的加固 墙体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大部分是横墙,也有纵墙。另一种是非承重墙,如围护墙和某些室内的隔断墙。墙体破坏较多的是开裂和歪闪。开裂有外墙的斜裂缝、垂直裂缝,窗间墙的水平裂缝,内墙的交叉裂缝等。对于斜裂缝少而宽时,可把裂缝旁的砖拆去,用高标号水泥沙浆嵌砌新砖,或每隔4至5层砖将水平达缝的砂浆剔掉,埋入钢筋,然事再浇入高标号的不泥砂浆。当裂缝较宽并不规则时,然后再浇入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当裂缝较宽并不规则时,可沿墙裂缝外双面挂钢筋网,同时用钢筋穿过墙体拉结起来,再抹水泥砂浆。如墙体歪闪,可用钢挟杆的方法。在天棚下靠近内隔墙外,用比房屋纵向(或横向)长度稍长的钢筋,穿过两片墙体,然后在墙外两端垫上钢板用螺栓固定拉紧,使墙体恢复到原来位置。

楼盖与屋盖的加固 解放后在城镇兴建的民用房屋,大多数是砖木、砖石结构。预制板被拉开,可用水泥砂浆重新填实。预制板破损,可用在板面配筋加厚的办法。对梁的裂缝和板的移动,可用铁管支顶或加砌砖垛的办法。若上层空矿,可用工字钢梁和铁管柱相结合来支顶。屋顶错动的,可在屋顶下部增设圈梁,以增强房屋面稳定性。对于砖木结构的房屋,可用扒钉(又称马钉、蚂蟥钉)加强木屋架(或木梁)与檩条的联结;用垫板加强山墙与檩条的联结。木屋与木柱之间最好加斜撑使位结牢靠,斜撑可用木夹板钉在梁和木柱的两侧。

建筑物突出部分的加固 根据历次地震震害调查结果,房屋的突出部分如出屋顶烟囱或附墙烟囱、女儿墙、高门脸、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是最容易破坏的部位。轻的裂缝错位,重的倒塌脱落。此外,有些建筑物体型复杂,高低错落,突出部分也易损坏。对此,一般民用住房应尽量拆除或降低女儿墙、高门脸。要注意尽量减轻屋顶重量,避危头重脚轻。平房空间过高的,加固时可降低高度,突出部分破坏的可局部拆除,以增加房屋本身的抗震能力。

家庭防震

家庭防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习防震避震经验和方法 日本人将历将历次地震中个人防震避震的经验总结为十条:1)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2)赶紧熄火;3)不人仓惶逃出室外, 4)发生火灾立立即抓灭;5)要徒步避难,尽量少携带东西;6)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7&127;)注意山崩和地裂;8)在海边要注意海啸,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9)不要害怕余震、不要听信谣言;10)保持秩序、注意卫生。

分与各人需时应急任务 地震来临非常突然,家庭成员在平时应对防震避震的具体工作有所分工,以免地震时全家人手防脚乱,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地震发生后需要马上撒离到空旷开阔的安全地带,家庭防震会上应对此进行讨论,具体明确震后大家到那个空旷地方最好,并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径。

准备避难和营救用品 家庭成员每个人准备好自己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一般原则是宜精不宜多。

装修加固室内家俱杂物 历次地震调查表明,很多人曾被室内柜橱翻倒或放在高处物品落下所砸伤,甚至引起严重的意外事故。同时家俱杂物翻倒又防碍避难时外逃。

落实防火措施 地震时火灾是经常出现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做饭时间发生地震,火灾出现机会更大。日本人因1923年关东大地震火灾烧死几万人的惨重教训,对防火工作特别重视,各种措施制定得很详细。

7、讲解卫生急救护理知识 地震时难免出现损伤,平时应学习一些卫生急救护理知识。例如,让家庭成员了解和学习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等护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他人也等于保护自己。

8、互通地震情报 家庭成员之间,要随时交流各自观察到的宏观异常信息。

在震前发现地光、地声、动物异常等临震征兆时,更要互相提醒注意,以便及时撒离。

9、进行家庭地震应急演习 日本人很重视防震演习,而且有些规模相当大。我们不妨在家族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演习。这样做一来可以熟练震时应急的技巧,二来可以以现家庭防震会上制定的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

地震应急物品的储备

地震逃难时,携带物品宜精不宜多。带多了确实害处不少:一是行动不便,在非常时期不能灵活应变;二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倦,招致疾病和灾难的打击;三是阻塞交通,给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同时容易招惹火灾。

地震应急、避难需要带哪些物品最适宜呢?日本是个“地震国”,每年发生地震的次数约占全球的总数10%。据统计,东京每年有感地震30-40次。所以,日本人吸取关东等历次大地震的惨重教训,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少地震避难时应急物品项目。&127;这里不妨介绍几个主要地区的一些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一下它们的长处和不足。东京千代区发行的避能袋中装有:干面包10个、塑料杯、包扎用的纱布、军用手套、红药水和碘酒等消毒剂、牙刷和牙膏、蜡烛、开罐头用具、手纸、肥皂、刮胡须刀、避难地图、防灾指南针等。这些东西都被塞进一个塑料袋中,然后再装到避难袋中去。袋上标有各个人的住址和姓名。另外,另外,地震发生时常备物品有:小型软垫6年(保护头部)、手套6副、替换衣服、蜡烛和火柴、手电筒2个、微型收音机一架、军用水壶(两周换一次水)、罐头和开罐头用具、干面包、急救药一套、绳索、粉笔、印鉴、地图和贵重物品等。以上东西分别装在旅行包内。地震应急物资与每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准有关。参考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地震应急避难可以选用如下主要物品:

(1)食品:3天左右的干粮(饼干、面包、方便面等)。(2)饮用水:平时用军用水壶或塑料瓶装满,并隔一段时间更换。(3)日常生活必需品:一两套替换衣服、手电筒、火柴、蜡烛、小刀、袖珍收音机、洗脸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纸(包括妇女卫生纸、有婴孩的还应准备好尿布)、个人常用防身药品(伤药、止痛药、胃药等)、茶杯、饭盒、适量现金和粮票、工作证或、印鉴等。(4)机动物品:如塑料袋、雨衣或雨伞、绳索、口罩、手帕等。若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或个人有兴趣者,那么不妨准备几根导尿管。1966年刑台地震时,不少人死于泌尿系统的损伤,或者说是被尿憋死的。当时若有一些导尿管,可能会使相当的一部分人幸免于难。所以,&127;准备这些小小的急救器材,不仅可拯救别人,自己也可能受益。

地震的生活应急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二天不吃饿得慌。地震灾区,吃饭问题是一大难题,

特别是地震发生在城市,灾民吃饭的问题就更为突出。据统计,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天需要近百万斤的粮食。震后,粮食被压掩在废墟里,锅、碗、瓢、盆等炊具大都被砸得粉碎。这样的严重地震灾区,主要只得靠外部援助解决吃饭问题。

一般来说,大地震发生后上级机关会组织一切力量用各种方式尽快将食品送到灾区。如唐山地震发生后,河北省紧急动员省内各地昼夜赶制烙饼、馒头、饼干等熟食,及时运往灾区。石家庄市仅用了五个小时,就加工出熟食12000多斤,迅速动往唐山。1966&127;年曾遭受过严重地震灾害的隆尧县在赶制烙饼时,考虑到灾区缺水,他们没有往饼里加盐,而是把全县贮存的食糖全部调出,烙成糖饼运往灾区。对于外地支援灾区的熟食分配,可以用两种办法:一种是在地震发生后头几天,出动飞机直接向重灾区空投或用其它交通工具直接运送。救灾物资的另的一种分配办法是由参加抗震救灾的指挥部领取,划区分片,分发到灾民手里。水,意味着生命。人可以两天不吃饭,但不能不喝水。因此,震后解决饮水问题是安排灾民生活的等大事。临震预报发布后,或者地震发生后,震区居民往往需要搭盖临时的震棚。这种抗震棚可因地制宜,创造适合当地情况的建筑形式。下面介绍一种夏季和冬季都能使用的简易帐棚的搭盖方法。这种抗震棚一般需要塑料布、尼龙薄膜、亚麻布、油纸或被单等材料。

利用桩子或树木,将被单等用带子和绳子拉起来,被单的下方用石头等压住。如果没有被单和塑料布等物品,也可收集一些树木枝叶用同样方法搭一个简单帐棚。

有时只需搭一面即可。在帐棚周围挖一简易的排水沟,以免雨水流入帐棚内。地震当晚应急使用时,不必将抗震棚建造得过于精致,必要的加固工作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干。我国以往使用的抗震棚的形式多样,除了上述类型外,还有地上式、半地下式、窝棚式等。总之,要尽量做到轻、矮,使之能抵抗强烈地震的破坏。

地震的室内应急

日本在进行地震避难训练时,一般是“戴着防灾头巾首先躲到桌下”。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门窗被震歪开不动时,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砸坏了。另外,楼房这么高,跳楼可能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还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射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当等)中占第三位。其他震例调查结果也大体如此。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那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射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房外。撤离时注意保护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一般的影剧院都用大跨度的薄壳结构屋顶,重量轻,震是不易进塌,塌下来重量也不大。因此,较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在百货公司(商店)遇到地震时,此时明智的做法是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者朝没有任何东西的通道奔去,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在一楼慌慌张张朝外跑反而危险。在楼上的,原则向底层转移为好。在电梯中发生地震时,首先会感到电梯箱与周围墙壁碰撞,因此,应立即在临近的楼层停下,马上离开电梯。地震时在学校,一般来说,挨门的学生可以跑到门外,靠墙的学生可紧靠墙根,

中间的学生应钻到桌子底下。地震时在工厂车间,可以躲避在各种机械设备或中间支撑柱之下。

地震的室外应急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等,会飞落下来。在商店密集的闹市区,落下物更是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对人体的威胁相当大。1962年广东新丰江地震时,远离震中区的广州市内,曾发生过广告招牌震落伤害行人的事故。另外,在住宅区,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可能腰折倒塌。这些情况都要充分估计。

日本有人统计过,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我国的情况可能有些差别。地震时在街道上走,时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的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地震时如果在森林和树木旁边,应尽快躲到树林中去,树木越多越安全。如果在山坡上或悬崖上,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千万不能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沿垂直滚石流方向奔跑,来不及时也可寻找山坡隆岗,暂躲在它的背后。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少工厂,仓库或研究单位储存大量易燃、易爆和剧毒的各类危险物品。唐山财震时,仅天津市就发生8起危险品伤人的事故,使不少人中毒和丧生。国外类似事故也不少。因此,对危险物品必须制定出震前震后的对策。

当在体育场观看比赛发生地震时,应该听从大会指挥,有秩序地从看台向场地中央疏散。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中不能动弹时,如果还有可能呼吸,首先要正确呼吸,用肩和背承受外来的压力,随着人流的移动而行动。弯屈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直,不要被别人踩倒。最好经常使身体活动活动,特别应该注意不要被挤到墙壁、棚栏旁边去。手插口袋是极其危险的,双手应随时作好防御的准备。

地震时如果正开车在街上,要立即踩住制动器作好靠边停车的准备,注意并排同行的汽车可能被地面震动失控滑溜到自己汽车跟前,稍有大意,就会发生严重的撞车事故。停车场应该选择下物、倒塌物少而且不影响他人避难的地方。原则上,停车以后不要上锁,要立即离开车子,以便迅速脱险。离开车后不要被卷入人流中去,要沉着冷静地作出判断,选择安全的方向逃避。

地震发生时,火车上的乘客应立即取防御行动。时速不快的话,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