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罗马尼亚天气预报15天查询_罗马尼亚天气

tamo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吸血鬼的传统,传说,习性2.什么是摩尔多瓦分离地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3.南欧的意思南欧的意思是什么4.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会员5.各国生物武器概况有哪些?6.斯大林格勒战役简介欧洲不止一个国家,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被习惯分为北欧、东欧、南欧、中欧、西欧五个地区。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

1.关于吸血鬼的传统,传说,习性

2.什么是摩尔多瓦分离地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

3.南欧的意思南欧的意思是什么

4.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会员

5.各国生物武器概况有哪些?

6.斯大林格勒战役简介

罗马尼亚天气预报15天查询_罗马尼亚天气

欧洲不止一个国家,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被习惯分为北欧、东欧、南欧、中欧、西欧五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 ;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扩展资料:

欧洲部分国家旅游时间:

1、意大利

意大利即使在盛夏之际,在阴凉处和室内也很凉快,夜间甚至会感到有些凉。春季(4月份到5月份)和秋季(10月到11月份),气候宜人,游人相对比较少,是来此悠闲度假的好时间。倘若是以购物为主的话,最好不要在8月到意大利,因为这是当地的假期,很多商店都休息了。那不勒斯湾、索伦托半岛及西西里岛一带,正是鲜花盛开的最佳季节。

洗海水浴的最佳时间是6月下旬到9月上旬。7-8月期间,则能够欣赏到在维罗纳和罗马等地举行的野外歌剧和音乐会。秋天是欣赏艺术、探访历史遗迹的好时节,也可尽情欣赏中部爽朗的秋天,另外,还可以参加各地举行的葡萄酒节及庆丰收会。冬天是冬季运动的大好时节。可以在阿尔卑斯山和亚平宁山脉的滑雪练习场,享受滑雪的快乐。

2、法国

法国各地的旅游旺季有很大差异。7-8月份是城市的暑假,大家纷纷前往海边度假,南部尼斯、戛纳等地物价飞涨,一床难求;而几乎走了一半,旅馆价钱便宜,博物馆也不用排长队,不过仍然有夏日海滩、音乐会等有趣的活动。

入秋后城市中的演出、展览、节庆活动慢慢多起来,人气也渐渐旺起来,海边就渐渐冷清了。总体来说,法国全年温差不大。1月平均气温北部1~7℃,南部6~8℃,7月北部16~18℃,南部20~23℃。即使夏天前往,也应该随身带件薄外套,因为晚上还是会比较凉;冬天气温虽然不低,感觉却会比较阴冷,保暖很重要。

3、瑞士

瑞士夏季气温很少高于摄氏30度,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摄氏零度,时有下雪结冰。一般7月至8月,白天的气温为摄氏18度至27度。在春秋季节,白天的气温为摄氏8度至12度。瑞士北部高原地带被高山环绕,气候宜人。阿尔卑斯山脉以南地区具有地中海式气候特征,一般情况下气温偏高。瑞士南部遍布亚热带植被,全年气候宜人。

4、德国

这里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到德国旅游,一般只要准备适用服装就可以了。夏季的白天很热、晚上较凉,需要带上毛衣;冬季北部气候较暖湿,甚至比南部温暖。1月平均温度在1.5—6℃之间;7月则在18—20℃之间。一年四季均有降水。

属于例外的是上莱茵河谷、上拜恩和哈尔茨山区。相比之下,上莱茵河谷更加温暖潮湿;上拜恩经常可以感受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风;哈尔茨山区山风刺骨、夏凉冬雪。

5、匈牙利

匈牙利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温度为摄氏21.7度,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温度是摄氏1.2度。夏季最热时可高达摄氏33-38度,冬季气温有时会降到零下20度。秋末冬初时节最湿,夏末通常是最少降雨的时期。相对的,一年中覆雪的天数很少,降雪量的变化很大。整体看来,匈牙利比起其它同纬度的欧洲国家有比较多晴朗的天气。

6、捷克

5~9月是捷克的最佳旅游时间,6月和9月,捷克气候温和,雨量不多,7月~8月为捷克旅游旺季,也是泡温泉的最佳时间。捷克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8.3℃,夏季平均气温16.7℃,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

7、奥地利

奥地利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型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度,冬季从12月到3月,山区5月仍有积雪,气温达零下。总体而言,奥地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7度到10度。

8、波兰

波兰1月份平均气温-5~-1℃,7月份17~19℃,全年降水量较为丰沛。旅游旺季从5月的晚春到9月的早秋,旅游最高峰在7-8月,这时候学校放假,工人和职员等也都休年假。如果你想避开旅游旺季,最好的旅行时间是5月中到6月和9月到10月中,这时候适合观光和户外运动,另外,这期间还有许多文化节日。12月-3月是滑雪的季节,波兰的雪山还是不错的,可惜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太完善,最好的滑雪度假村在Zakopane和Tatra山脉附近。

9、英国

英国周围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岛屿。即使在冬天,这里也是温暖多雨,特别是面对暖流的西海岸尤为明显。3月风,4月雨,带来5月的花。每到5月,漫长的冬季便为春天所取代,花儿也都开始露出笑脸。特别是到6月,大街小巷便会开满了英国的国花——玫瑰。

冬季到英国旅行当然要准备大衣之类的防寒物品,可夏天的时候,也最好带上件毛衣。即使是8月,也不要认为那是盛夏而毫无准备。一年中英国最美的时间是5月和6月,万紫千红的各种花朵一齐开放,十分适合旅行。当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10、比利时

比利时四季明显,旅游时间以春秋两季为佳。春天由3月21日至6月21日,气温为7℃到20℃之间;夏天由6月21日至9月21日,气温为15℃到35℃之间;秋天由9月21日至12月21日,气温为0℃到20℃之间;冬天由12月21日至3月21日,气温为-15 ℃到10℃之间。

如果冬天去比利时旅行,请一定要穿大衣;春季和秋季最好带上一件毛衣,因为有时晚上较凉;如果在1月份前后去比利时旅游,请带上风雨衣或雨伞,因为此时正是多雨季节。

11、荷兰

荷兰全年的平均气温在春天与夏天是摄氏十六到二十六度,秋天与冬天是-4℃到16℃。春季,阳光普照,郁金香环绕着你;冬季需穿厚大衣;夏季穿轻大衣;秋季穿雨衣。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是标准西欧型气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欧洲

关于吸血鬼的传统,传说,习性

拿破仑打的不是苏联,而是沙皇俄国。而且拿破仑攻打俄国和攻打苏联,都不是先打的它。他们是在征服了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后,在背后有着隔海相望的,无法征服的英国时,最后才攻打的俄国和苏联。虽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不过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最终是拿破仑的大军葬送在俄国的荒原上,而的主力也损失在了苏联大地上。拿破仑和都受此影响,他们的国家政权遭到了覆灭的结局。

拿破仑攻打俄国,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征服英国。因为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法军舰队遭到英国毁灭性的打击,拿破仑只得将目标指向了欧洲大陆上,英国的同盟国。可是,虽然经过长年的作战,拿破仑将欧洲领土上的主要国家次第征服,英国也依然绝不屈服。

由于没有可用的海军,拿破仑对英国只能望洋兴叹。他在用武力无法让英国屈服的情况下,想用经济手段让英国屈服。拿破仑颁布了?大陆封锁法令?,禁止欧洲大陆和英国有贸易往来。这样,英国遭受了巨额的损失,处境十分困难。

可是,拿破仑这样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也为欧洲带来了灾难。很多国家也殃及池鱼,因此受到了损失,这其中就包括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俄国对于封锁英国贸易并不热心。这等于在拿破仑的封锁网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漏洞。拿破仑为了封锁住这个漏洞,和俄国进行了多次外交斡旋,但毫无结果。最后,拿破仑决定付诸武力。当然,这场战争的结果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拿破仑的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的一连串打击,使得拿破仑帝国灰飞烟灭。

而攻打苏联,跟拿破仑当年的情况也有相似之处。在西欧战局结束后,想要与英国议和。可是英国政府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和抗争到底。没有强大的海军掩护陆军渡海,只有寄希望于自己的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损失惨重,没能夺取制空权。只得承认失败,将?海狮计划?无限延期。

在这种情况下,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他开始准备入侵苏联。入侵苏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向东方扩张领土是在他的《我的奋斗》中,早就设定的目标。以占领生存空间为理由,要占据苏联的广阔领土。

二是认为苏联是英国最后的一根稻草,如果占领了苏联,那么孤军奋战的英国就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在占有了欧洲绝大部分领土和资源的德国面前,最后的英国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

三是对苏联不断提出的变本加厉的要求忍无可忍。在进行西欧战局的时候,苏联趁机不断的向提出各种要求,包括政治、经济、领土上的要求。为了稳住苏联,只得采取各种手段予以敷衍。在西欧战局结束后,认为到和苏联摊牌算总账的时候了。

四是苏联在苏德边境陈兵数百万,这使得如芒刺在背。苏联在德国的背后布置大批兵力,肯定不是摆设。这对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为了消除这个威胁,决定对苏联动武。

在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后,他才体会到了拿破仑当年的感受。俄国那个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和拿破仑一样,在苏联也损失了几百万精锐之师,而他自己也在苏联军队攻下柏林时自杀身亡。他的第三帝国也和拿破仑的帝国一样化为灰烬。

什么是摩尔多瓦分离地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

吸血鬼起源

拉丁语:LAMIA

吸血鬼是高贵的欧洲王室后裔 , 最初 英国赫尔伯特三世公爵 是第一名吸血鬼。 他受到了月光的洗礼,在直视月亮的过程中,晋级为了高贵的吸血鬼。现实中还存在大量吸血鬼。吸血鬼的眼睛全部为血红色,魔物为深紫色。

还有一种说法,吸血鬼的祖先是该隐。亚当与妻子夏娃同寝。夏娃怀孕,生下该隐(Cain)和亚伯。亚伯是个牧人,该隐则是个耕田人。到了向上帝供奉的日子,该隐拿了些土地的产品献给天主;亚伯则献出一些精选的乳羊。天主看中了亚伯的供品,而没看中该隐的礼物。该隐很生气。该隐对弟弟亚伯说:“我们到野外去吧。”当他们到了那里,该隐就动手把他弟弟杀死。后来,天主知道了这个事情,很是愤怒,给该隐下了一个诅咒,把他驱逐。

上帝惩罚他终生流浪,只能以吸血为生,虽然永远不会死,但他必将受到所有世人的追杀。该隐的后代就形成了现在的吸血鬼家族.

历史渊源

血族之身

吸血鬼并不称呼自己为vampires,而通常自称为 bloodline(血族)。一个凡人要成为血族的一员,首先要经过“初拥”(The Embrace)的历程。也就是说,他必须先被一名血族成员吸尽身上的血,然后马上接受该血族反喂食身上的血,才可变成为新生的血族。初拥往往带来非常强烈的感受,夹杂著惊惧与狂喜的情绪,这经过会使该血族永难忘怀。

一旦成为血族的一员,便获得“不死之身".血族是异于人类的生物,身体组织发生全然的变化。血族的牙齿可以任意抽长,虽然大部份的时候为了掩饰身份会隐藏起来。当血族吸血之后,会用自己的办法令伤口愈合以掩盖痕迹。体内的血液以扩散的方式流动,由于微血管已不再饱含血液,因此血族的皮肤特别苍白。有时候,甚至会在哭泣时流出血泪。血族可利用体内的血来治愈自己,当受到伤害时,体内的血液会集中到伤处,伤口附近泛出紫红色,很快即能痊愈。

血族不用进食,但需要不断吸取鲜血。每当黑夜降临时,会对鲜血产生强烈的渴望,这种欲望的强烈程度,要比人类的饥饿感还要难受,咽喉就像撕裂般疼痛,逼迫自己不得不去吸食人类的血液。

血族的克星(血猎)

血族,主要是靠不断寻找鲜血为自己充饥,但是却有“吸血鬼猎人”这一特殊的存在,简称“血猎”。他们多半是为了维护人类种族长存,对抗吸血鬼而存在的人类;也有少数是厌倦血族生活而投奔血猎的吸血鬼。

起初认为要吸血的是死者需要活人以血献祭,但这几乎是所有原始宗教共有的说法,而且那些受祭者似乎只是灵魂或恶神。

常有人说,吸血鬼惧怕十字架。因为他们看见十字架,会勾起曾经罪恶的回忆,但是不会丧失生命,应该只会产生恐惧等症状。

在恐怖小说如德古拉伯爵等故事中,常被说成是有贵族衔头的主人,和被咬成为其奴隶的仆人等,吸血鬼也不再是真正的活死人,而是像死人般生活的长寿活人。

要在科幻中吸血鬼有更大的力量,需要在整体上有更复杂的设定,如:吸血鬼骑士,圣魔之血或吸血鬼猎人D等远未来型科幻中人类的吸血种族,或者吸血的外星人和仿生人等的类人类。

吸血鬼的职位

一、亲王(Infante):通常已活了两百到一千年,他们拥有众多强大的能力,血族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少有100人子嗣或仆人,掌握了相当权力。

二、长老(Presbyter):与Elder不同,这个长老是管理氏族内部的长老,并非是整个血族最高卡玛利拉会议的长老。通常已活了两百到一千年,比亲王高一些等级。

三、领主(Suzerain):是赐予卡玛利拉会议领地的血族,suzerain原意是宗主国,也就是说他就是一片领地最高主人。通常一世纪一任,不得连任。

四、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Comte),子爵(Vicomte),男爵(Baron)。

下面列举的词汇大多是会在游戏中出现的吸血鬼专用词汇,整个词汇表来自《Children of the Inquisition》和一些影视作品。

五、氏族(Clan):一群有着由血缘决定的共同特征的吸血鬼。 现在已知的氏族有13个,都是由第3代吸血鬼创建的。

六、初拥(Embrace):一般来说,初拥有两种方式:

1、吸血鬼在人的脖子处划出十字形的口子,将人体的血放尽。再让其吸食自己的血液。

2、吸血鬼划破动脉,以动脉之血让其成为吸血鬼。

初拥的过程是血的盟约。不可毁灭的。

世代(Generation):表示某个吸血鬼和Caine(该隐)之间差了多少代,也就是吸血鬼的辈分。

高贵的圣战(Great Jehad):争取在新大陆“美洲”最高地位的战争。从十七世纪一直持续到现在。

异端审判(Inquisition):十三,十四,十五世纪时由人类发起的消灭吸血鬼和其它超自然生物的战争。

“千年圣战”(yhad):一场血族之间的永不停息的征战。通常是辈数高的吸血鬼把辈数低的吸血鬼像炮灰一样投入这场战争。魔党成员使用这个词的情况比别的吸血鬼多,因为在他们眼里任何的战斗都属于千年圣战的一部分。

避世(Masquerade):一个戒条或者说是传统,要求血族不能在人类面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这个规则在恶灵生物歼灭运动(Inquisition)爆发后被制定。用以保护血族的生存。但是魔党成员并不十分遵守这个戒条。

联系(Vinculum):一个系群内成员间的由于Vaulderie引起的互相团结的联系 ,类似一个微弱的Blood Bond。

血液(Vitae):人类血液,正宗人类血液

人造血(sanguification):吸血鬼学会制造人类血液替代品,在《黑夜传说》中提到过;动漫《吸血鬼骑士》中提到叫“血液锭剂”,也有吸血鬼的体质不适应这种药剂。

能力和特征

长而尖利的犬牙:吸血鬼通常通过牙齿切入被害人脖子来吸取鲜血,有些在平时状态能隐藏该特征——这已经变成了吸血鬼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同时,吸血鬼有着冰冷苍白的皮肤。在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DRACULA》中,吸血鬼还能看透信封,改变火焰的形状,驱赶狼群和像蜘蛛一样爬行。在**《暮光之城》中,吸血鬼有着帅气的外表,巨大的力量,极快的速度。

他们还能够变身为蝙蝠:目前吸血鬼总是和蝙蝠联系在一起,而且它们的周围通常有蝙蝠围绕,自身也能变成吸血蝙蝠。

以坟墓和棺材作为栖息场所:在白昼吸血鬼往往在棺材或坟墓里休息,以尸体方式存在。只有在阳光消失后才活动。这是普遍的没有异议的吸血鬼特征,人们认为吸血鬼惧怕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会灰飞烟灭。但后来有关于吸血鬼的皮肤在阳光下如钻石一般闪耀(《暮光之城》)的说法,因此,吸血鬼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不会出现在天气晴朗的日子。 但是也有电视剧(《吸血鬼日记》)所说的,只要戴上特殊的戒指便可在阳光中活动。

其他特征:基于现代在艺术领域对吸血鬼的加工美化,它们还具备以下特征。

它们并不如我们想象般的英俊美丽,它们往往有着自己的城堡,而且本身是贵族。这是在中世纪几个历史人物为原形的基础上所衍生的。身体没有温度,没有心跳,不用呼吸。有极快的速度,并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力量极大,除了致命弱点外不怕任何攻击,拥有不死之身。有着很高的智慧。可以对它们造成伤害的物质是银。

现实原形

卟啉病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认识到卟啉症的人,当时,他把这种疾病看作一种血液病或肺病。直到1871年,德国伟大的生物化学家菲利克斯·霍珀-塞勒才发现了卟啉色素同卟啉症之间的因果关系。1889年,B.J.斯托克维斯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统称为“卟啉症”,从此这种怪病的名称得以确立。

卟啉症是指一组疾病,每种各有其特殊的典型表现,其共同特点是尿和/或大便中大量排出多种卟啉、卟啉原和卟啉的前身物质。

卟啉症可分为两大类: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和肝性卟啉症。

先天红血球生成卟啉症(CEP)的患者被怀疑是吸血鬼故事的起源。

卟啉症有众多表现形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急性间歇型卟啉症(AIP),英国的“疯子国王”乔治三世就是这种疾病的受害者之一。最严重的卟啉症是先天红血球生成卟啉症(CEP),它的患者的悲惨命运被怀疑是吸血鬼故事的起源。尽管卟啉症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导致,但饮酒过度和环境污染也会诱发这种疾病。

卟啉这个词源自希腊文中的porphura,意思为紫色。据考证,希腊人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到的这个词。在腓尼基,人们从紫色软体动物体中提取紫色素,用来为王室家族的长袍染色。后来,在拜占庭帝国,由这种象征高贵的紫色而衍生出了“born to the purple”(生为紫色,意译为“生为贵族”)的俗语。同“口含银勺”不同,它的含义中贵的一方面盛于富的一面,通常只有皇族后裔和贵族才当得起这样的形容。

不过,那些生来就和紫色素卟啉(porphyrin)有着拎不清的关系的卟啉症患者,可就远远没有那么幸运了。这种因为血红素生成过程中的基因变异或环境毒害而产生的光敏色素一旦接触日光就会变成烈性的毒素,并能引起至少8种类型的卟啉症。在最严重的卟啉症患者体内,卟啉会蚕食聚集区域附近的组织和肌体,使患者严重贫血,面部器官腐蚀,尿液呈现紫红色,并出现种种怪异的、让人联想起吸血鬼的举止——惧怕阳光:卟啉是一种光敏色素,它会聚集在人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上。大多数卟啉在黑暗中呈良性,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但一旦接触阳光,就会转化为危险的毒素,吞噬人的肌肉和组织。因此,卟啉症患者像传说中的吸血鬼那样,只能生活在黑暗世界里,不能见光。

面容苍白:绝大多数卟啉症患者都伴有严重的贫血,这不仅因为他们通常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体中的卟啉会影响造血功能,破坏血红素的生成。通常,卟啉症患者的身体上还会带有大片的色素沉积——往往是紫色的。

不死之身:由于毒素的作用,卟啉症患者的耳朵和鼻子都会被其腐蚀,而皮肤上也会布满疤痕,使他们看上去格外苍老。在欧洲的传说中,长生不死的人常常都会被描述为类似的样子,以讹传讹的,就有了“吸血鬼有不死之身”的说法。实际上,卟啉症患者的寿命通常都非常之短。

牙齿尖利如狼:卟啉接触阳光后会转化为可以吞噬肌肉和组织的毒素,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它会腐蚀患者的嘴唇和牙龈,使他们露出尖利的、狼一样的牙齿。腐烂的牙龈看上去总是血淋淋的,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吸食鲜血的沉默军团火圣。(文/鲁伊,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迷信风气

18世纪,理性在启蒙运动下得到了胜利,在这一时期各种迷信严重受挫。相反的,吸血鬼迷信风潮在这段时间里却得到空前的发展,而且俨然成为了社会现象,这现象引起了宗教方面的关注。

不少关于吸血鬼的阐述的学术得到出版,并且在另一方面,理性一派对类似的文章大加批判,从而成为论著间漫长激烈地争论。在这情况下,教会不可能保持缄默,塞农(Senones)修道院的院长卡尔梅(Dom Augustin Calrnet)出了一本《论匈牙利、摩尔达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籍人、吸血鬼及活尸》的论著。于1746年在巴黎出版,他的本意是驳斥吸血鬼迷信,但书中列举大量有关的例子,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这种论著交战的结果只有两个:第一这类迷信过去在很多地区属于道听途说,而现在则广为人知;第二是所有人都接受了吸血鬼这个词,使“Vampire”得以系统地固定了下来。它的另几种写法是“Vampyr”“Vampyre”“wampire”以及拉丁文里的另外,从当时开始,吸血鬼三个特征也普遍为人所接受:它是一个附体的鬼魂,而不是虚无的幽灵,也不是魔鬼;吸血鬼是在夜里从坟墓、棺材里出来吸食活人的血液得以延续生命的;吸血鬼袭击过的人,死后也会成为吸血鬼(拥有初拥)。

欧洲迷信风俗

罗马尼亚

在欧洲,罗马尼亚一直是吸血鬼迷信最复杂的地方。而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 )作为小说《德库拉》中主人公德库拉的居住地,更是当之无愧的“吸血鬼之乡”。在罗马尼亚,关于吸血鬼的迷信的语言和风俗到现在还可见到。

在罗马尼亚,吸血鬼叫斯特里戈伊(strigoi)、库科伊(Curcoi)、库罗伊(Curoi)等一大串名称。更有莫罗伊(Moroi,会下冰雹的成年吸血鬼)、普罗科西里(Procolici,与狼人最为相近的罗马尼亚吸血鬼)、维尔科拉克(Vircolac,活着的或像吸血鬼的鬼魂,会引起日蚀、月蚀)、萨姆卡(Samaca,半熊半人、喝人血的老太婆)等类似吸血鬼的产物。

古时,罗马尼亚深山中的农民相信,猫这种白天黑夜都能活动的动物,从死人身上经过时,死人会变成吸血鬼。而狗是与地狱有关的动物,从死人身边过,死人同样会变成吸血鬼。公鸡与太阳有关,能报晓。它的啼鸣可以赶走吸血鬼,它死后吸血鬼可以为所欲为。所以用公鸡祭献死者,死者同样会变成吸血鬼。所以人死后装进棺材埋葬要十分小心。罗马尼亚人用钉子钉进死者额头 ,用针刺进尸体,或者在尸体嘴里放蒜,以此来防止死人变成吸血鬼。

斩除吸血鬼的仪式叫做“大修”(Grand Reparation),要在拂晓进行。主持仪式的人用木桩刺进吸血鬼的心脏,用掘墓铲砍掉脑袋,把尸体烧成灰,随风飞扬或者埋在两条路的交叉口上。为了把受害者从吸血鬼手中救出来,罗马尼亚人创作了一些“驱魔咒”,然后在煎药时吟咏三遍。念了一段后要用牡丹的纤维与黑母鸡在星期六黄昏时下的蛋一同喝下去,然后再念一段咒语。

波兰

Upior(也称为Upier(男性)、Upierzcya(女性)),这种生物及其名称源于东欧的斯拉夫国家,主要是波兰,而又与临近地区发现的那些同类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用来大量吸食血液的倒钩状的舌头及睡眠的时间。

这种生物大半夜都在睡觉。只在正午和半夜间起身,因其无止尽的饥渴而闻名于不死的生物中,这些吸血鬼对血有着惊人的爱好,不管吸入多少,它们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甚至喜欢躺在血泊中睡去。UPIOR也爱好卷曲的裹尸布--那些在其葬礼时用过的裹尸布。

波兰人会在那些死者的身上小心地放置一些珠宝用于辟邪,使尸体不至于变为可怕的东西.他们将死者面部朝下,并在腋窝、胸部,鄂下放置柳木十字架;用大量的泥土将尸体深深地埋于地底。为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死者的亲属会食用血面包,一种用吸血鬼血和面粉以某种形式形式混合制成的烤面包。这被认为能使他们对吸血鬼的任何攻击产生免疫。同时木柱和斩首的方法在当时也相当流行。

意大利

罗马帝国的存在地以及后来的基督教中心,一个与不死生物发源地相对的地方。基督教以及之后的天主教教会,在梵蒂冈建立了僧侣统治制度,使得西方多数重要的,被承认的吸血鬼地域中的嗜血者们性情大变,开始害怕十字架、圣水、宗教及圣徒。

尽管意大利有很多风俗与死亡、死者、鬼或灵魂的回归有关,但却没有没有时髦的本土吸血鬼种群,例如Abbuzzi(或Abruzzo)。在意大利中部地区,有一些相当有趣的说法,认为每年11月1日是死者回家的日子。这种迷信与流传下来的古代罗马宗教元素有一定的关系。

斯拉夫吸血鬼

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波兰在内的斯拉夫民族,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吸血鬼神话,传奇。在公元九世纪,十世纪时,正教和罗马教廷为权力而在此发生冲突,结果于1054年分裂。这在吸血鬼传奇的发展上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差异——罗马教廷认为肉体不朽者是圣人;而正教认为那是:吸血鬼。

斯拉夫吸血鬼的神话在九世纪异教与基督教的冲突中得到发展。基督教得胜了,但是吸血鬼与其他许多异教的信仰的传说中继续。塞尔维亚人为了保证住宅不受吸血鬼攻击,通常用柏油在门窗上画上十字架。在俄罗斯,人们把**的种子或蔷薇的刺洒在通向墓地的道路上。俄罗斯人还用山杨木桩刺穿吸血鬼的心脏,其他国家多用山楂木。

吸血鬼的死亡

正如人类的死亡方式分为自杀和他杀一样,吸血鬼也是。

在漫长的时间内,忍受寂寞,枯燥的生活,饶是高贵而又善变的血族也忍不住产生自杀的念头。但是,因为身为撒旦的子民,从诞生起就匍匐在撒旦的脚下,是很难有能力挣脱束缚,做出违反本能的自杀手段的。而且,即使在强大的刺激下挣脱束缚,自杀而亡,也是十分难看狰狞的死法,所以,血族很少选择这种不高贵的死法的。那么,他们常用的“自杀”方式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培养一个比自己强大的血族(一般选择与自己羁绊深的血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给他刺激,毁坏他的生活让他对自己产生强大的恨意(要知道,杀死同族的罪名足以让其一生处于逃亡)。但是,血族作为高傲的种族,是很难允许别人比自己强大的。所以,如果一个血族有意识的做这些事并任对方超越自己,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定义为自杀了。

至于他杀,因为血族强大的恢复能力,如果想要消亡一个血族,除了圣力就是完全毁灭。

有些说法,正午的太阳还是可以消亡血族的。不过更多的说法认为,百年的血族已经完全不怕太阳了。比较正规的还是银质子弹打入心脏,或用特殊的能力(血族内的争霸),或火烧。还有一种方法,用银质十字架插入吸血鬼的心脏。(普通十字架也行)

还有一些说法,吸血鬼也是有寿命的。所以也是有老死的说法。

吸血鬼的伤害

早期的吸血鬼是纯粹吸取人血的恶鬼,类似于欧洲传说中的狼人。在中世纪以后,尤其是浪漫主义的兴起,吸血鬼因为其独特的存在方式而带有浓郁的性、情欲方面的色彩。其主要攻击方式为吸血,少数存在食人的现象。作为吸血鬼往往能诱惑异性并在不知觉中夺取对方的生命。

吸血鬼攻击时一般不会让被害人感觉疼痛,在很多吸血鬼作品里被害人(男女都有)很多以微笑幸福的表情成为它的食物。吸血鬼攻击的结果也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类:

纯粹吸血,被害人被袭击后一般不会死去,也不会变成吸血鬼,但会因失血而虚弱。此方式的衍生是有时候吸血鬼会将被害人的血液吸干而导致人因为大量失血而死去。

代身吸血:在与前一种方式相同的情况下,被害人还会在死后成为吸血鬼,或者如同病毒传播,被吸血鬼攻击的人会在短时间内变为吸血鬼。有说法说类似而成为的僵尸是比较低级的,缺乏自己智慧,成为单纯的嗜血疯子。

成为吸血鬼的方法

南欧的意思南欧的意思是什么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也称德涅斯特河东岸共和国、外特尼尔斯坦共和国(Transdenestan) 或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 (俄语名称:Приднестровье (Pridn'estrov'ye),罗马尼亚语名称 Transnistria,摩尔多瓦官方称之为St?nga Nistrului (意为德涅斯特河左岸)) 是东欧的一个特定地域。由于该地区处于德涅斯特河(Nistru/Dniester)在摩尔多瓦境内的东岸,因此有了“德涅斯特河东岸”这个称谓。

政治 国际上普遍认为这块区域是摩尔多瓦领土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前属于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事实上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已经独立,并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Transdniestrian Moldovan Republic),定都蒂拉斯波尔(Tiraspol)。该地区人口中大部分说斯拉夫语,并恐惧被罗马尼亚吞并。不过在该地区还有43%的人说罗马尼亚语。

历史 该地区传统上属于摩尔多瓦。1504年该地区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直接统治,成为土耳其保护下自治的摩尔多瓦公国的一部分。1792年,俄罗斯帝国根据《雅西和约》放弃了这块土地。当时,这里的人口绝大多数是摩尔多瓦人/罗马尼亚人,不过也有一部分游牧民族——鞑靼人。

18世纪晚期,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开始对这里进行殖民活动,作为帝俄扩展边疆活动的一部分。1812年,该地区随同整个比萨拉比亚被土耳其割让给俄国。

十月革命以后,摩尔多瓦本土于1918年宣布独立,旋即并入罗马尼亚,但是该地区留在了乌克兰境内,并以“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的名义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当时,罗马尼亚人依然是当地居民的主体,罗马尼亚语学校也照常开设。

1940年,苏联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地区,将德涅斯特河东岸与北比萨拉比亚合并,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将这一地区归还了罗马尼亚,1944年,苏联重新占领摩尔达维亚,恢复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在苏联时代,作为苏联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上万的罗马尼亚族人被放逐到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与此同时,大量的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迁入了该地区。当时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绝大多数工业集中在了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各种经济成分中则是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根据1990年公布的数据,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贡献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GDP总值的40%,和发电量的90%。

为了防止这一区域并入罗马尼亚,苏联红军第14军自1956年以来一直在此驻防,直至苏联解体。

[编辑本段]内战

1989年,摩尔多瓦人在首府基希讷乌(Chi?in?u)(苏联时期称为“基什尼奥夫”)宣布把摩尔多瓦语(事实上是罗马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并开始准备与罗马尼亚合并。德涅斯特河东岸的斯拉夫人则在1990年9月2日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东岸苏维埃共和国”。随后一场内战在1992年爆发,大约1500人在战争中丧生。最后由于群众的大规模抗议,内战中止。

停火协议签署之后,俄罗斯政府遗留下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以“维和部队”的名义驻扎在该地区。由于俄罗斯在该地区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这一行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从此以后,摩尔多瓦政府一直没有在事实上控制过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

虽然在1994年摩尔多瓦政府与俄罗斯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规定俄罗斯须撤出它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的所有军队,但是俄罗斯国家杜马至今一直没有批准该协议。

在2004年7月,一位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分离主义***宣称,他们的政治实体将会在同年秋天组织一次全民公决,以决定该地区是否并入俄罗斯联邦——虽然该地区与俄罗斯没有任何边界接壤。

[编辑本段]2004年的危机

这一年持分离主义立场的德涅斯特河斯拉夫族民兵组织开始强行关闭教授罗马尼亚语的学校,一些教师和反对这一行动的家长被逮捕。摩尔多瓦政府决定对德涅斯特河东岸当局实行制裁以达到孤立该政权的目的。出于报复,德涅斯特河东岸当局也采取了行动来间接打击脆弱的摩尔多瓦经济。由于在苏联时期摩尔多瓦的绝大多数发电设施都建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摩尔多瓦的其他地区常常受到断电的威胁。

现在欧洲安全合作组织和他们的首席谈判代表,保加利亚前总统彼得·斯托扬诺夫(Petur Stoyanov)正全力斡旋以缓解这一地区现在的紧张局势。

[编辑本段]人权状况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的分离主义政府的人权纪录相当糟糕,当局经常因随意的施行逮捕和刑讯逼供而遭到国际舆论和组织的谴责和控告。自由集会和结社权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宗教自由也仅局限于个别几个教派,如浸信会和卫斯理公会。

2001年的总统选举并不自由。党派活动和出版物在竞选前夕被全部禁止。大选结果也有很多疑点,据报道伊戈尔·斯米尔诺夫在一些地区得到了103.6%的选票。

[编辑本段]人口

该地区的人口为633600人(2001年数据)。在1989年进行的上一次人口普查中,该地区的人口为5400人。

除了作为苏联时期国家统一安排在这里从事工业的俄罗斯人,当局鼓励俄罗斯人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购置房产,或是退休后在这里颐养天年(因为与俄罗斯的大多数地区的严酷天气相比,这里的天气要好一些)。这样一来,这一地区三分之二以上人口超过退休年龄的情况也就不显得奇怪了。

[编辑本段]民族构成

摩尔多瓦人(罗马尼亚人):43%

乌克兰人: 28%

俄罗斯人: 25%

[编辑本段]经济

该地区2004年的GDP总值为4.2亿美元,人均662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从这个数值上看,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虽然比摩尔多瓦其他地区略富一些,但是仍然是欧洲最穷的地区之一。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会员

南欧的词语解释是:欧洲南部地区。通常指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等国。

南欧的词语解释是:欧洲南部地区。通常指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等国。注音是:ㄋㄢ_ㄡ。词性是:名词。拼音是:nánōu。结构是:南(上下结构)欧(左右结构)。

南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欧洲南部地区。通常指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等国。引《深圳特区报》1985.3.8:“仙客来的故乡在南欧地中海沿岸,由于栽培环境的影响,变种类型甚多。”

二、国语词典

欧洲南部。包括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义大利半岛及伊比利半岛,滨临地中海与大西洋。夏季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气候则温暖多雨。此区包括希腊、义大利、南斯拉夫、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三、网络解释

南欧南欧(southernEurope)是欧洲南部的简称,范围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及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意大利、希腊、马耳他、梵蒂冈、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共18个国家,也称为地中海欧洲,因为大多南欧国家靠近地中海。面积约为166万多平方公里。南欧隔着地中海与亚、非两洲相望,自古以来与西亚及北非往来密切,同是重要的古文明起源地;对西方世界而言,南欧更孕育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确立了早期的基督教社会,为西方的思想及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南欧地理优越,北依阿尔卑斯山脉,东濒黑海,南临地中海,西滨大西洋。大多数地区为地中海气候,降雨较少,天气为欧洲最炎热者。南欧资源较少,矿产主要以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为主。欧洲重要的经济作物产地,盛产柑橘、橄榄等。南欧经济发展较好,少数国家为发达国家。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欧洲联系外界的交通中心。总人口超过1.8亿,平均密度为150人/km,人口密度较高,但是分布不均。

关于南欧的成语

南棹北辕淮南鸡犬南蛮_舌欧风美雨美雨欧风地北天南欧风墨雨南去北来南面百城斗南一人

关于南欧的词语

南蛮_舌虞褚欧颜淮南鸡犬西赆南琛美雨欧风地北天南欧风墨雨东南之宝一枕南柯南棹北辕

关于南欧的造句

1、在南欧的一些国家,家庭是一个更为亲密、更有凝聚力的集体。

2、因此,希腊公众持续反对紧缩措施,使这个南欧国家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实乃前所未见之象。

3、希腊的银行业问题则是东南欧经济体面临的威胁。

4、问:中国代表团频繁造访东南欧地区,是否表明中国对该地区的关注度提高?

5、按照老套思想,我被视为懒惰的南欧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南欧的详细信息

各国生物武器概况有哪些?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为18个欧洲国家: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共和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与以下国家有合作协议: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冰岛、立陶宛、匈牙利、摩洛哥、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

斯大林格勒战役简介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利用间谍撒播马鼻疽杆菌及炭疽杆菌感染对方的骡马。这是20世纪生物武器的第一次应用。1917年德国用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撒播过污染细菌战的水果、巧克力和玩具。但德国更信赖化学战。由于德国的大力发展化学武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放弃了生物武器计划。

但生物武器的发展却进入了一个世界性的繁荣时期,各个大国都制定了生物武器研制计划,进行生物武器研制,并且还公开或秘密的应用于实战。

英国

1916年,英国于波顿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此后波顿成为了全世界最权威的生物化学武器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顿基地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事实可以印证,1942年英国曾计划并生产500万块的混有炭疽杆菌的饲料饼,准备投放到德国居民点,但该计划取消。1941年10月,英国军情五处在“类人猿”计划中,用肉毒素刺杀了德国纳粹头目赖因哈德·海德里希。但是随着欧洲战场吃紧,英国放弃了巨大的生物武器研发计划,转为和美国、加拿大共同研发生物武器。

日本

1935年,在哈尔滨建立细菌战研究所,名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代号“731”,附设监狱和实验场。731部队进行人体的活体试验,遭者达10000人以上。1940年、1944年日军在我国浙江、湖南、河南等地空撒布伤寒杆菌、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致使霍乱流行,仅感染鼠疫致死者达700多人。日本在承德撒布霍乱弧菌导致万余人死亡,而且也导致1700日本士兵死亡。“731”部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比如发明了装有活体跳蚤的陶瓷炸弹。此外,日本还在战俘营中用霍乱弧菌进行屠杀。尽管日军屡次应用,生物武器在战争中的效果甚微。战败后,日军大规模的生物武器计划终结。后来美国以包庇战犯为条件,获得了日军的技术成果。而且,美国的生物武器投送技术受到“731”的巨大影响。

前苏联

前苏联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土拉弗朗西斯菌,但战果不祥。前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武器研究和储备,这可以从以下事件中得到验证。前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被怀疑使用BW;1979年4月,前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工厂发生一起炭疽芽孢杆菌气溶胶外逸事件,导致上千人死于肺炭疽。1982年,前苏联援助越南在柬埔寨战争中曾使用过镰刀菌(TS)毒素黄雨。80年代,前苏联还制定了针对美国的大规模生物武器袭击计划。而且,前苏联生物武器储备全球第一。

其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南非在生物武器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未有大规模应用。伊拉克、古巴等后起国家也大力发展生物武器。

但在冷战期间,生物武器的发展却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只有美国的生物武器政策实现了转变;而且美国生物武器发展最为完善,资料最为公开,生物战实践充分,生物武器决策最为理智,所以下面详细介绍美国的生物武器发展和政策的变化。

美国

美国在一战后开始发展生物武器,而且也参与针对生化武器的军备谈判,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1925年6月17日,美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但《日内瓦协定》只能在禁止生化武器的首次使用方面发挥作用,在以“防御”为目的的研制和储备不违反这一协定。

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新型的生物武器,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德国或日本可能发动的首次生物武器袭击”,属于防御性质。在1941年,美国开始和加拿大、英国合作研究和生产炭疽炸弹,并进行肉毒素的野外散布实验。英国此时因为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开始与美国合作研制生物武器,并派出生物武器专家常驻美国,指导美国生物武器的研制,1942年,美国认为其生物武器的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二战后,美国俘获“731”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经费投入。

1952年初,美军向朝鲜的朔宁、平康等地投放了带有细菌的苍蝇和昆虫,2月美机对铁原地区的志愿军阵地投掷了大量的昆虫,此后发生了著名的宽甸事件和甘南事件,这两起在中朝边境的平民区投放细菌容器的军事行动被“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证实。

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对朝鲜平壤市、江原道、咸镜北道、黄海道,对中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多次发动了轰炸,轰炸中使用了生物武器,就对美国空军飞机出动的架次、轰炸后发现的各类昆虫的详细调查研究和细菌学实验鉴定后表明,这些昆虫带有鼠疫、霍乱以及其他传染病菌。详见《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美国政府迫于压力始终没有承认。

1962年1月美军在新竹布洒了1000加仑的落叶剂,1962年9月3日到10月11日,在金瓯半岛布洒橙剂,美军对越南使用的6种植物杀伤剂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但使越军不能得到粮食,生存变得困难,而且使25000平方千米的森林遭到破坏,13000平方千米的农作物被杀死,153.6万人中毒,死亡3000余人,其中包括平民。

1969年,美国基于以下3个理由对生物武器的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①由于尼克松主义的收缩战略,美国大力削减军费。②生物武器耗资巨大,但性能不稳定,作战效果差。③美国急于改变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而生物武器的使用已经泛化为道德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成本太高。美国生物武器政策改变表现为:①重视化学武器,轻视生物武器;②重技术储备,轻装备部队,在研究中重防御技术和探测技术;③将生物武器泛化为道德问题,制约他国。

70年代,鉴于前苏联生物武器的巨量储备,美国相应的提高生物武器军备,但未到达收缩前水平。美国一方面保持对前苏联的威慑平衡,另一方面进行军控谈判,并在舆论上对前苏联进行制约。

在里根执政时期,中央情报局获得了前苏联进攻性生物战计划的确切信息,美国大大加强了对生物武器的研究,以对抗前苏联所谓的即将到来的“生化威胁”。但是美国此时的重点是二元化学毒剂;在生物武器领域,美国只是进行生物武器基因化的技术储备。

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伊拉克的生化武器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查。并以之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且对伊朗、利比亚、朝鲜、古巴等国家进行指控;还和前苏联国家展开军控合作。尽管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挥舞道德大棒,但美国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生物恐怖袭击、基因武器、人种炸弹等诸多概念。

在遭受炭疽袭击后,美国将生物武器的军事用途向国土防御和公共安全领域倾斜。现在美国提出建立全国性的预警系统的概念。知识点生物战剂的缺点

生物战剂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一般认为生物战剂是战略武器,不是很好的战术武器。使用生物战剂必须考虑气象和气候条件,因为风速和风向影响生物战剂的攻击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在投放毒气时,因为没有考虑天气因素而遭到可怕的自我伤亡,即“蓝方针对蓝方”的伤亡。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物战剂需要几天才能使人丧失能力或被杀死。生物战剂对部队没有持久的影响。生物战剂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在此时间内,如果不穿防护服,无法占领使用过生物战剂进行控制的敌军地区,但等生物战剂失效后可以进入那个地区。

生物战剂有天然的敌人。除了受天气影响外,紫外线能够杀死它们;干燥环境不利于它们生存。还有一个问题是使用生物战剂将受到世界舆论攻击,引发政治问题。今天传媒这么发达,没有哪个领导愿意看到新闻节目中出现敌方老百姓被生物战剂杀伤的悲惨镜头。即使最狂热的恐怖主义者也要三思而后行。

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双方企图与兵力部署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5月,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7月中旬,德军“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格格勒。起初,F。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由第4航空队(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支援。会战中,德军统帅部不断增加该方向的兵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于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S。K。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V。N。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520公里正面上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方面军开始遂行保卫斯大林格勒任务时仅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由远程航空兵(轰炸机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师(歼击机60架)负责支援。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州人民群众支援下,在城市远接近地构筑两道防御地带,在近接近地构筑外层、中层、内层和市区四道城市防御围廓。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

会战经过 会战按苏军的行动性质分防御和反攻两个阶段。

防御阶段(1942.7.17~11.18) 包括远接近地防御、近接近地防御和市区防御战斗。

远接近地防御:7月17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集团军各前进支队在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英勇抗击德军六昼夜,迫使其第6集团军展开部分主力,从而赢得了改善基本地区防御的时间。23日,德军开始争夺第62、第集团军主要防御地带,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苏军两翼实施包围突击,进至卡拉奇地域,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各兵团的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至8月10日,苏军退至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占领防御阵地,阻止了德军前进。早在7月31日,德军统帅部即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头部队于8月2日进逼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今科捷利尼科沃市),形成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胁。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A。I。叶廖缅科上将),9~10日实施反突击,迫使德第4装甲集团军暂时转入防御。至17日,该部德军被阻于外层防御围廓。

近接近地防御:8月19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牵制德军第6集团军部分兵力,阻敌于西北市郊。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

市区防御战斗:苏军V。I。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M。S。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次日攻占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巷战中,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24、第66集团军9月份在该市以北几乎不停顿地实施反突击,有力地支援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动局部进攻战役的苏军第57、第51集团军也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K。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9月底,德军指挥部命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投入战斗。此时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B”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的兵力已达80多个师。10月15日,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及其附近的伏尔加河地域。11月11日,他们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这一阶段,德军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余辆、作战飞机和运输机1400余架。德军统帅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宣告破产。

反攻阶段(1942.11.19~1943.2.2) 苏军统帅部在防御阶段就制订了反攻计划,其企图是:从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两地域的顿河登陆场和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分别实施突击,粉碎德军各突击集团两翼的掩护军队,并沿卡拉奇、苏维埃茨基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直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战的德军主力。反攻开始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开的兵力有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N。F。瓦图京中将)、顿河方面军(第65、第24、第66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第57、第51、第28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总计11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M。von魏克斯元帅)所属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总计101.1万人、火炮和迫击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双方兵力对比,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0%,火炮和迫击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倍,作战飞机多10%。

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及顿河方面军之第65集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地域实施突击,揭开反攻序幕。至日终前,西南方面军前进25~35公里;第65集团军因遭敌猛烈抵抗,仅前进3~5公里。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第51集团军及第集团军左翼各兵团从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开始反攻,突破德军防御,保障快速兵团进入突破口。上述两个方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向卡拉奇、苏维埃茨基方向迅猛对进,并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合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一部(23日投降);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51集团军则向西南面和南面发展反攻,对整个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构成合围的对外正面。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快速兵团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地域会师,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另160多个独立部队,总计33万人。苏军步兵兵团到达后构成了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30日前,苏军压缩合围圈,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从行进间分割和歼灭德军集团。与此同时,向西南和南面进攻的苏军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以北一线构成了500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

粉碎德军救援集团:12月12日,德军统帅部集中第57装甲军另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地域实施突击,以解救其被围军队。苏军随即发起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12月12~30日),将这股援军全部击溃。顿河中游的苏军为发展反攻,于16日发起顿河中游战役,歼灭5个意大利师另3个旅,击溃5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德军师,重创德军4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至12月底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合围对外正面击溃了驰援之敌,并将其残部击退150~200公里,从而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歼灭德军被围集团:1943年1月10日,顿河方面军(辖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第62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经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转入进攻,开始歼灭被围德军。第65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炮兵在苏德战争中首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12日,苏军逼近德军位于罗索什卡河的第二防御地带。为突破该地带,第65集团军转移到第21集团军地带。方面军各兵团于15日重新开始进攻,17日前到达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遇到德军顽强抵抗。经22~25日的激烈战斗,苏军粉碎德军在该地的抵抗。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迎面进攻的第62集团军会师。德军集团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31日,德军第6集团军南集群停止抵抗,保卢斯被俘。2月2日,北集群投降。

会战结局

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苏军从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会战的胜利坚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必胜信心,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法西斯集团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震撼了整个法西斯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不断增强的军事威力和较高的军事学术水平。苏军最高统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反攻中,3个方面军先后在7个地段上实施突破,使德军不能判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和集中使用其预备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首次充分运用了炮兵进攻这一形式和单层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方法;航空兵第一次采取进攻样式,并协同高兵成功地实施了对被围德军集团的空中封锁等,从而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1942年4月5日,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1200辆坦克,17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0架飞机。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其任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近郊恶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斯大林任命年轻的第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素有“苏联红军智多星”之称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7月25日,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击溃。苏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22日,德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和步兵第8军的3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及1个装甲师突破了苏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将苏军分成两部分,苏第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市民们也拿起了武器,表现得非常英勇。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还握着和手枪。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呆坐着被打死的工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过”。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29日,进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

苏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将一切能够动员的兵员物资,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区,并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虽减轻了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但未能歼灭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都很大。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市区争夺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将崔可夫中将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区。兵力约4万人,德军攻城兵力共13师,约17万人,比苏军多四倍。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要尽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让它变成人们长期瞩目的焦点,更不能让它牵扯我们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国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他面带愠怒之色对他俩说。随后,他命令第6集团军于次日起发起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巷战

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守城部队顽强抵抗,实施猛烈反击。14至15日,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进行激烈的街巷战斗。经过两天激战,德军死亡2000人,苏军也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守卫斯大林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在给崔可夫的战报中说∶“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

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战斗是惨烈的,参战的德国将军汉斯. 德尔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倒霉的冬天即将来临,让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趁天气还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保卢斯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一天之内,双方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守卫阵地的苏军,顽强抵抗,其中有的师仅剩下不足1个团的实力,仍没有丢失自己据守的地段。在伤亡数千名官兵的情况下,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

苏军反攻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反攻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德军方面,经过增援,德B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等,共有兵力10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但德军战线延长,铁路运输无保障,前线和后方都缺乏战略预备队,物资供应也不足。

19日晨7时30分,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110余万部队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强劲反攻,首先突向对方最薄弱的罗马利亚军阵地。

23日,苏军攻占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并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第4、第5军,俘敌27000人。随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合围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共22个师,总计33万人,将其压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德国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同意保卢斯趁苏军合围刚刚形成迅速突围,他几乎已经把元首说服了,然而,大言不惭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向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第6集团军的空中补给,要多少有多少。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为救援第6集团军,将曼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要他杀开一条血路为第6集团军解围。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风计划”反攻作战开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迅速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12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救援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了。

1943年1月初,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的严密空中封锁,空运补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地部。总兵力减至25万人、坦克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门、作战飞机1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歼灭德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该方面军共7个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计有39个师和10旅,共有兵力21.2万人、坦克257辆、火炮和迫击炮6860门、作战飞机300架。

1943年1月8日,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德军投降。保卢斯电告,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但驳回了他的请求。10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23日,冲进市区,攻占马马耶夫岗,与守城的第62集团军胜利会师。1月24日,保卢斯向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1月31日,苏军第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刚刚被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两天后,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阵地上的德军也全部投降了。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至此,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此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