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南雄天气预报一周 7天准确_南雄天气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南雄的地理环境2.韶关天气为什么这么反常3.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4.韶关的冬天是怎样的?一、几月份看最好韶关南雄素有“银杏之乡”美誉,其银杏在11-12月份是最佳观赏时间。不过会因为植物的特性和天气情况的变化,银杏的黄叶时间每年都会有所差异,叶子掉落的时间也会有迟有早。另外,去南雄看银杏的话最好选择选一个天气晴朗的一天,观赏效果更佳。二、几月有黄叶看从11月开始就可以在韶关南雄看到银杏
1.南雄的地理环境
2.韶关天气为什么这么反常
3.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4.韶关的冬天是怎样的?
一、几月份看最好
韶关南雄素有“银杏之乡”美誉,其银杏在11-12月份是最佳观赏时间。不过会因为植物的特性和天气情况的变化,银杏的黄叶时间每年都会有所差异,叶子掉落的时间也会有迟有早。另外,去南雄看银杏的话最好选择选一个天气晴朗的一天,观赏效果更佳。
二、几月有黄叶看
从11月开始就可以在韶关南雄看到银杏黄叶,11月下旬到12月初是这里最美的时间。在十月末到十一月初,银杏叶子就会从青转黄,此时能看到青与黄的交替景色。在十一月初到十一月末的时候,大部分叶子呈金**,这时是观赏最佳时间。等到十二月初到十二月末的时候,可以观赏到银杏黄叶大片掉落的景象。
三、去哪儿看
1.帽子峰森林公园:基础设施齐全且有规划的景区,不仅可以观赏银杏树,同时可以吃到当地特色美食,另外还能住宿。
2.坪田:是古银杏树之乡,分布得很广不是很集中,零零散散,银杏树大多是村民的私家果树。在古朴的村落,金色的银杏树,体味到绵绵的禅意,能让人更加放松。
南雄的地理环境
1月和12月,韶关南雄被誉为“银杏之乡”,其银杏是最佳观赏时间。但由于植物特性和天气条件的变化,银杏的黄叶时间每年都不一样,落叶的时间会晚或早。另外,如果去南雄看银杏,最好选择晴天,观赏效果更好。第二,有黄叶的时候,从11月开始可以在韶关南雄看到银杏黄叶,这里最美的时候是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10月底到11月初,银杏叶会由绿变黄。这时候可以看到绿色和**交替出现的景色。11月初至11月底,大部分叶子呈金**,是观赏的最佳时间。12月初至12月底,可以看到银杏黄叶脱落的景象。3.哪里看1。毛子峰森林公园:一个基础设施和规划完善的景区,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银杏树,还可以吃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和住宿。2.平田:是古银杏树的故乡,分布广泛但不是很集中,零星分散。银杏树大多是村民的私人果树。在古村落里,金色的银杏树能让人在感受连绵不绝的禅意时,心情更加放松。
韶关天气为什么这么反常
南雄地处大庾岭南麓,北宽南狭,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盆地丘陵起伏。
古来对南北山区称之为“南山”、“北山”。南山自西南向东北延伸,以青嶂山为主峰,海拔917米,西南行有高峰(海拔840米)、寨顶埂、山角寨(海拔858米)等山岭;东北走有目龙埂、鸦子寨(海拔872米)、龙王脑(海拔616米)、猪头寨(海拔592)、洪泰山(海拔716米)等山岭,南行有王石寨(海拔761人)等山岭。北山由西南向东北伸展,以观音栋、帽子峰、油山为主峰。观音栋海拔1429米,为全市最高峰,东有老殿顶(海拔1395米)、龙华山(海拔1224米),北有白沙髻(海拔1342米)、盘墙虎(海拔1262米),西有粑子岭(海拔1190米)、花髻脑(海拔1米)等山岭。帽子峰海拔1058米,东南行有中岭(海拔902米)、巾子岭(海拔824米)、亚机(海拔875米)等山岭,西行有五峰山(海拔1224米)、俚木山(海拔1045米)、南山(海拔1303米)、云前脑(海拔1131米)、月岭寨(海拔1010米)等山岭。油山海拔1073米,东行有穆公寨(海拔789米),南行有西厢寨(海拔965米)、琵琶寨(海拔938米),西行有梅岭、仙人岭(海拔756米)等山岭。
南雄市地貌独特,按地势可分三个层次,高层形似驼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约占山地总面积的6%;中层山峰连绵,海拔600米左右,约占山地总面积的24%;底层(山座)海拔200米~600米,约占山地总面积的30%;基座庞大,约占山地总面积的40%。南北山地均以40度以上倾角向盆地倾斜。东西向则倾斜平缓,倾角一般10°~20°。中部丘陵自东北向西南沿浈江两岸伸展,浈江斜贯其中,形成一狭长大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 南雄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2012年天气概况:年平均气温为19.9℃,与常年平均气温持平,极端最低气温为-1.4℃,出现在12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7.4℃,出现在7月21日和8月1日。年降雨量为1966毫米,较常年偏多三成,最大日降雨量出现在6月24日,为124.8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469.6小时,较常年偏少近一成。
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浈江一条,总长96.3千米;二级河道凌江、南山水、瀑布水、新龙水、江头水、大坪水、大源水、黄坑水、邓坊水、下洞水、宝江水、南亩水等12条,总长356.7千米,河网密度5.21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8.333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浈江,从孔江水库至古市镇小水流经境内,长96.3千米,流域面积176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3.5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凌江、南山水、瀑布水、新龙水、江头水、大坪水、大源水、黄坑水、邓坊水、下洞水、宝江水、南亩水等。
南雄市境内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平原,称“南雄红层盆地”,是远古时代恐龙的故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素有“中国黄烟之乡”、“中国岭南银杏之乡”等美称。
南雄境内地质属燕山期花岗岩体及寒武纪震旦纪变质岩体。四周群山环抱,浈凌二江斜贯腹地。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区最高峰为观音峰,海拔1429米,南部山区最高山峰为青嶂山,海拔917米。中部为狭长丘陵,自东北向西南沿浈江两岸伸展,直到始兴县马市,称为“南雄红层盆地”。红层下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1961年广东区测队得的晚白垩纪恐龙化石非常珍贵,是全世界研究恐龙的最佳地方。
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韶关天气这么反常原因是韶关靠近秦岭,当地多树,土壤含水量高,遇到高温天气时产生的水汽容易与冷空气相遇产生降雨。韶关,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
韶关的冬天是怎样的?
广东省各地由于纬度、距海远近和地形的不同,各地气候有一定差异。首先,广东省年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从粤北平均气温 19℃升至西南雷州半岛的 23℃。从北至南各地平均气温分别为:韶关20.3℃,广州21.8℃,深圳22.4℃,湛江23.1℃。夏季广东各地都处于高温天气,7 月份平均气温都在 28℃~ 29℃左右,南北差异不大。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夏季风来自热带海洋,温暖湿润气流长驱直入,全省各地普遍多雨,很少酷热天气。按平均气温高于 22℃为夏天计算,西南部雷州半岛夏季长达 7 个月,往北夏季天数减少,珠江三角洲夏季 6 个月,粤北夏季有 5 个多月。1 月份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广东省内冬季气温差别较大,其规律仍是从北到南逐步升高。1 月份平均气温从粤北的 9℃逐步升高到雷州半岛的 16℃,南北相差 7℃。广东全省 1 月份气温大多数都在 10℃~ 20℃之间,一般来说温暖宜人,但每年有 5 ~ 6 次北方寒潮(24 小时内气温下降 10℃以上)侵入,影响全省大陆,所以广东冬天也偶有奇寒,有霜冻现象。寒潮从北至南逐步减少,极端低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北部连县极端低温为-8.9℃,韶关为- 4.3℃,广州为 0℃,深圳为 0.2℃,湛江为 2.8℃。英德以北山区霜冻期有 60 天以上,往南霜冻期逐步减少,英德以南至西江——清远——紫金一线之间,霜日约 30 天,南部沿海地区霜日一般只有 1 ~ 10 天,早上偶有轻霜。按每候(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0℃为冬天计算,广东没有气候学严格意义上的冬天。广东省各地热量分布也有所不同,年辐射平衡数值北部为 54 千卡 / 平方厘米,依次向南递增,达到 65 千卡 / 平方厘米。全省除粤北连山外,绝大部分地区日温≥ 10℃的连续积温都在 6000℃~ 8000℃以上,10℃的持续期一般超过 300 天。
由于受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地形多样、地势多变,产生了区域性小气候和垂直气候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增加,各种气候因素一般都呈规律性变化,如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递减,降水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广东省北部山区各县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 ~ 0.72℃ /100 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气候上各地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山地小气候。高大的山脉往往是气团和锋面活动的障碍,在山脉的东南坡面往往为多雨区,而西北坡则为少雨区。另外,由于山脉的影响,在冬季由北向南入侵的冷空气受山地阻隔而下沉,使温度降低,在向南开口的盆地或倚北地形,冬季高峻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侵,夏季承接东南季风带来的丰富的热量和降水,因而这些地方往往形成温暖湿润、年变化较小的良好小气候。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南岭山地,向南逐渐降为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平原。广东的山地均属于中低山地,以东北至西南走向为主,其次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相互形成弧形山地,只有少部分为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山脉。北部山地为南岭山地,东部山地大多由与海岸平行的山脉组成,从沿海向内陆依次排开。丘陵分布在山地周围,与山地相连成片,是山地的延伸。盆谷地交错分布于山丘之间,多由地质构造凹陷和断裂经剥蚀和冲积而成,其走向往往与山地走向一致。较大的山间盆地主要有粤北的南雄、韶关、连州、星子、英德等盆地;粤东的灯塔、兴宁、梅县、五华等盆地;粤西的怀集、罗定、新兴、阳春等盆地。广东省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江河的下游,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主要有位于东、北、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最大的平原,其地势低平宽广,水网密布;其次为韩江、榕江、练江下游的潮汕平原,还有粤西的鉴江平原和漠阳江平原。
从广东省的光热分布和地形走向可以看出,广东省光热随着地形的走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背风面到迎风面、从阳坡到阴坡,总体上具有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广东省光热自东南部的雷州半岛至潮汕平原连线到西北的清远北部、韶关、肇庆西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水稻是广东省大宗粮食作物,也是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的基准作物。根据国家计算出的广东省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分析广东省水稻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不难看出,自东南部的雷州半岛至潮汕平原连线到西北的清远北部、韶关、肇庆西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其分布规律与广东省光热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韶关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突高的小异常,也与韶关盆地小气候异常相吻合。
土地利用水平反映农用地潜力的发挥程度,由于不同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的最大产量不一样,虽然相同二级区内和最大产量水平相近的二级区间的土地利用系数的高低反映了指定作物产量水平的高低,但最大产量水平差异较大的二级区之间的土地利用系数的高低仅反映各地农用地潜力的发挥程度。从广东省二级区最大产量及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表可以看出,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岛地区水稻的土壤生产潜力最大,接近 700 千克 / 亩;其他二级区之间相差不大,在 630 千克 / 亩左右。考虑到冬种作物,潮汕平原的冬甘薯的最大产量远远高于其他二级区,造成潮汕平原水田粮食作物的最大产量高居省内首位。
广东省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70% 左右,水稻是全省的大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的80% 以上;旱地仅占 27% 左右,主要分布在湛江和清远,其他零星分布在省内各地。因此,水田利用水平的分布规律基本代表广东省农用地利用水平的分布规律。纵览广东省水田利用系数等值区表,可看出全省水田利用水平有以下分布规律:
(1)粤北二级区(除部分石灰岩地区)、粤中南二级区、粤西南二级区以及粤东沿海二级区的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术成熟,经营管理水平高,投入高,作物单产水平高,水稻平均单产可达 440 千克/亩左右,土地利用水平居全省中上水平。其中,高州市、信宜市、南雄市、仁化县、梅县、梅江区、兴宁市水稻平均单产达 550 千克/亩以上,综合土地利用系数大于 0.75,是广东省高产、稳产地区。
(2)潮汕平原二级区平原由韩江、榕江、练江下游冲积而成,是省内第二大平原,区内除惠来外,农业生产集约程度高,水稻平均单产 480 千克/亩左右,其中,揭阳的榕城、揭东、潮州的潮安水稻单产大于 500 千克/亩,是省内著名的农业高产区。但是由于该二级区水旱作物的最大产量位于全省之首,导致该区的土地利用水平仅处于全省中上水平。
(3)雷州半岛地区(湛江地区)、石灰岩地区(英德、连山、乐昌、乳源县、清新北部等)以及部分山区县(大埔、陆河、揭西等)由于水源缺乏或土壤条件较差,受土壤条件和水利设施不足的限制,土地利用水平低下,水稻平均单产仅 360 千克/亩左右。尽管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光热条件最好的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大,但因降水少、蒸发大、水源缺乏,水稻产量水平低下。
(4)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虽然地处广东省最大的河流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术成熟,历史上曾是广东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但近十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该地区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受比较利益的影响,农民粮食作物种植粗放,水田基本不冬种,土地利用水平偏低,水稻平均单产水平只有 360 千克/亩左右。
(5)佛冈、清远、清新、龙门、五华、丰顺等处于粤北和粤中南两个二级区的过渡区,划为粤中南二级区。由于两个二级区熟制和最大产量不同,粤北水田为两熟,粤中南为三熟,造成虽然与相邻的县(区)水稻产量水平相差不大,但却处于相邻的两个等值区。
农用地经济系数反映农用地生产经济效益水平,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效果评价。农用地产量高,效益不一定高。因此,农用土地经济系数与农用地质量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呈正相关关系。水田经济系数的分布规律基本代表广东省农用地生产的经济效益水平分布规律。广东省水稻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物质费用和用工作价两大部分组成,物质费用主要包括秧苗、农家肥、化肥、农膜、农药、畜力、机械作业、排灌、折旧、小农具购置修理和其他费用,根据广东省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对分布在全省上千个农户多年的调查数据,常规水稻的物质费用平均在 170 元 / 亩左右,各地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用工作价取决于用工量和劳动日工价,全省劳动日工价平均为 18 元左右,地区劳动日工价介于 14 ~ 28 元;用工量平均 12 个左右,各地用工量在 6 ~ 18个之间变化。全省常规水稻平均生产成本为 380 元 / 亩左右,珠江三角洲二级区由于用工量少,生产成本为 360 元 / 亩左右;粤东沿海二级区平均为 365 元 / 亩左右;粤西南二级区平均为 390元 / 亩左右;潮汕平原二级区平均为 400 元 / 亩左右;粤北、粤中南、雷州半岛二级区平均为410 元 / 亩左右。综合全省水稻产量和投入水平,可看出全省水田生产效益水平有以下分布规律:广东省北部土地经济系数普遍较高,基本在 0.6 以上;中部和南部地区土地经济系数普遍较低,基本在 0.6 以下。粤北二级区经济水平不太发达,农民主要以土地为生,整体投入、产出水平都较高,经济系数基本处于 0.6 以上。其中,连南、蕉岭、兴宁、梅县、龙川、翁源、梅江区、南雄等地的经济系数达 0.7 以上。粤中部和南部地区,除高州、信宜、高要、揭东、揭阳、番禺、封开、阳西、雷州、徐闻、海丰等地因为产量高或成本较低等原因经济系数大于 0.6 外,其余地区经济系数基本小于 0.6,部分还不到 0.5。
韶关气候特点
韶关属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带并以中亚热带气候为主的湿润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在地形的配合下,形成相当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
冬短夏长,春秋过渡快,四季分明。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多低温阴雨。平均气温15—20℃,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平均降水日数为34至39天,约占年降水日数的22%左右,日照时数为142至182小时,约占全年的8.5%至10%。夏季炎热酷暑。最热月平均气温28.1—29.1℃,平均最高气温33.9—34.3℃。秋季晴朗,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冬季较为寒冷,每年均有霜冻出现,冷的年份有降雪、积雪和雨松现象。平均最低气温5.2—7.1℃,极端最低气温北部为零下6.2—零下6.9℃,中部零下4.3℃,南部零下3.6℃,山区则更低。降水量较少,约占年降水量的10%至12%。
各地气温差异大,垂直气候变化明显。由于地形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植被悬殊,纬度不同,使全市境内具有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韶关地形复杂,地势相差大,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坡向山地的气候也有很大差异。